天津黃媽媽來咨詢我們,她反映,孩子現在14歲了,讀初二,一般家里給的生活費都比較充裕,一個禮拜是300塊。孩子成績不好不壞,比合格好一點,能正常上學,但是卻很厭惡學習,上課總是逃課,作業不會做,總是交不上。
孩子的老師找黃媽媽溝通了很多次,黃媽媽也說過孩子不少,但孩子一點都聽不進去,說不了幾句就很不耐煩。
黃媽媽很著急,打罵也沒有用,也試過拿生活費控制孩子,還在網上報了很多家庭教育機構…….種種辦法都對孩子毫無效果。
許多長面對孩子厭學的情況時總是沒有辦法,想管,又不敢太嚴厲,因為越嚴厲,就會導致孩子更嚴重的反抗,那么不上學的想法就會更加強烈。孩子這樣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家長應該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
一、如何引導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傳統教育下的孩子都比較規矩,缺乏個體化的教育,大多是模式化教育,所以孩子的個性很容易被忽視掉,從而錯過孩子優勢的培養,孩子也因此失去了主動學習的能力,往往是家長在背后推動學習。
現代家長還是更應該重視孩子的學習主動性,不要太過強勢太過主觀的干涉到孩子的學習,當家長強勢,孩子就會變成弱勢,一切都聽家長的,那么何談孩子學習主動性呢?
二、如何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不惜花費大的價錢,在穿著方面喜歡給孩子買名片,買的東西都是比較值錢和貴重的,當孩子們認得出名牌,分得清貴賤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攀比的心理。
所以家長們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非常必要的,平時在教育過程中不要主動的告訴孩子什么是貴的、什么是便宜的,不要過度的給孩子零用錢,要教孩子養成存錢的習慣,并且懂得合理分配零用錢,不要大手大腳花費。
三、父母過度寵溺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后果
當父母過度的寵溺孩子時,孩子會認為自己所得到的都是應當的,都是理所當然的,這讓他們不能切身地體會到家長為自己的付出,不懂得感激。會讓孩子變得自私,不懂得尊重父母,在個性上也會變得任性,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得到,尤其是物質上,如果孩子想要什么,父母都無條件的給予,那么久而久之,他們的需求就不容易滿足了。
在父母過度寵溺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更加的無所顧忌,脾氣會比較大,容易與人發生矛盾,當除了父母以外的人無法達到他們滿意時,他們也會變得脾氣暴躁,這樣的孩子以后出去社會也很容易犯錯。
四、網上家庭教育為何不能改變孩子的問題
網上家庭教育機構很多都是讓家長無條件接納、理解孩子,不管孩子是什么情況,也不管家長是什么狀態,就是讓家長不要逼孩子。不少家長聽信了,接納孩子玩手機,一段時間后,沒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孩子問題更嚴重了。
家長們要知道,每個孩子身上因為其性格不同、成長環境不同、獨特的家庭環境和與父母關系動力上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現象和解決方式也是不同的。
還有現在的網絡家庭教育服務時間很有限,2個月或者3個月,抓住了家長想一步登天,短時間內解決孩子問題的心理。可家長們相信,短短兩個月時間,孩子的問題真的能徹底解決嗎?
綜上所述四點,是我們家長面對孩子厭學不聽話時的一些分析和建議。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是一個伴隨孩子成長的教育過程,這個過程中家長的呵護和關懷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30天幫孩子戒除網癮,建立界限,改善叛逆厭學,抑郁,不上學等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與私信我們領取方案,一起討論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