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悅滿3歲了,一不高興的時候,她就大哭,并舉著拳頭:“我要打死你,我要弄死你。”過一段時間,她的臟話又開始多了起來:你是笨蛋,你是混蛋等等。悅悅到4歲的時候,媽媽發現悅悅開始對小朋友說:”我要把你腦袋割下來。”媽媽不知道該怎么去處理了。
孩子發現語言的力量
3歲左右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開始慢慢的去重復別人的話語,他很快就發現有些話語更容易引起對方的情緒,可以刺痛對方,可以讓別人生氣,也可以威脅到對方。
不必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學壞,應該是這個時候的孩子更加對臟話更加敏感起來了。
有教育專家指出,在語言關鍵期里,孩子對于有效果的語言是非常敏感的。
父母巧妙來引導
我們成人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活動喚起了兒童的感覺,但我們要去做,做一次就給孩子多一次機會。一旦這種內在的東西被喚醒,在生活中被運用,它就固定在了孩子身上。
首先,父母應該意識到這個是孩子到語言敏感期的一個應有表現。既然是應有表現,就不要過于敏感,認為孩子這樣特別不對。
對于孩子來說,他并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和含義是什么,他從電視上或父母或他人那里聽到這個話后,因為好玩自己去重復,希望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其次,父母對孩子的話置之不理就好。如果孩子說臟話的時候,家長禁止他說,孩子反而會更加好奇。就好像一個盒子,被鎖上了,你肯定也會非常好奇,希望打開看看。
孩子也是這樣,對于父母對臟話的反應,會讓他更愿意去說這樣的話。所以,先不要打孩子,或者訓斥孩子,你只要置之不理就好了,孩子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效果,就會覺得沒有意思,慢慢的就不再重復了。
然后,看看臟話是從哪里來的。是不是跟父母學的,還是其他小朋友,或是電視等媒體,盡量從源頭上去控制。父母要從自身控制好自己的言語,不要說臟話,以身示范,孩子也會意識和注意的。
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
從孩子剛出生開始,家長盡可能多和孩子去說話,去講故事。你不要以為孩子什么都聽不懂,他其實很認真地在聽你說。
有沒有注意過,你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的眼睛會注視著你的嘴巴,而且孩子嘴巴也發出“嗚嗚”的聲音。
愛說話的孩子剛出滿月就開始啟動嬰孩的聊天模式了。小編就和一個剛滿月的娃娃能說半個小時的話呢。
這時候,家長溫和地看著孩子的眼睛,可以逗孩子玩,也可以講故事。孩子在通過觀察進行語言的學習。
家長要多引導孩子去學習更有意義的、美好的語言,盡量是完整的話,而不要是片段式的,如此,會加快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
麗麗從孩子剛出生后就開始和孩子進行聊天說話,并且帶著孩子和其他大人,還有寶寶們去聊天,到孩子能做起來的時候,麗麗開始給孩子讀故事。慢慢的她發現孩子有自己喜歡看的書籍。
等孩子能說話的時候,麗麗又發現孩子已經可以把以前她給孩子講故事中的語言都用上了。
孩子在表達一些事情的時候,有時候會表述得不太好,甚至會結巴,家長要認同孩子,鼓勵孩子能完整的用話語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去掐斷孩子的想法。
有的時候,需要糾正孩子的詞語。比如,有的孩子會把給他買好吃的,戴著眼鏡的男人都叫做“爸爸”,他還不太理解爸爸的含義。家長要及時糾正,并溫和提醒孩子就好。
有的時候,孩子會不斷重復家長的話,家長不要覺得孩子是不是太淘氣了。重復家長的話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一種方式,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重復去練習,幫助孩子促進語言的發展。
重復表達其他人的話,其實是孩子已經有能力去表達自己想說的話了。他會去模仿電視劇中的人物,也會去模仿圖畫中某個人物的話語,還有家長的話語。
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主動去重復一些話語,或者通過兒歌、唱歌等形式讓孩子更加喜歡學習語言。
有的時候,孩子很喜歡和父母說悄悄話,這是個很好地增進親子關系的途徑,家長做好配合就好,不要不耐煩。家長也可以和孩子說悄悄話,讓孩子感受到樂趣,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進而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