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網名
廣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今年上線
2020年7月2日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當日
13歲的小曉(化名)從山東省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來到廣州,開始上網課。
據其母親介紹,小曉的母親是一名上市公司的中層經理,父親是一名優秀的人力資源經理。
夫妻倆在孩子的教育上可謂是傾盡了心力,可孩子的成績,總也上不去。
于是,在孩子上了初一后,小曉的母親便感覺到了自己的教育失敗。
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得到提升,小曉的母親給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和興趣班,但是越是如此,孩子的學習成績越是不理想。
小曉的母親非常焦慮,每天都在為孩子操心費力,可是她卻發現自己越管孩子越管越疏遠,她感覺越來越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其實,像小曉的情況并不是個例,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很多父母都覺得教育孩子就像和孩子談虎一樣,越管越叛逆,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對孩子好嗎?
我們常說,父愛如山,代表著母愛如水,可是其實,真的不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母親是主角,父親是助力,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親的作用是關鍵。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把父親當作“靠山”,都是因為他們覺得不管是不是父親,反正自己都是最好的,世上最好的就是爸爸了。
教育家周國平說過:“一個父親比一個母親更重要,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跟父親最親的。”
可見,父親在教育孩子上的優勢不在于母親,而在于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上的參與度。
國外有一個著名的“靜止臉”實驗:
研究人員找來了一對年輕人,并對他們分別對他們進行了相同的測試,實驗中,他們讓他們進入到實驗室,并用舞獅吼的方式向兩個年輕人展示他們正在吵架。
但是,在這次實驗之后,面對兩個年輕人,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這兩年輕人的臉,而是一直在吵架。
結果顯示:
在正常人面前的兩年輕人,第一個人的平均每天睡眠時間分別是8-10小時,第二個人的平均每天睡眠時間為9-10個小時,第三個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為12-13-13小時。
長期以來,這兩年輕人都是異地上大學的,都會睡足太久,而導致患者面臨著失眠的風險。
而這兩年輕人之間的睡眠時間相差2-3年,會對未來造成什么影響?
影響睡眠質量
研究還發現,那些每天晚上22:30~1:30,一直在睡覺的人,比睡眠時間少7.5個小時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
而一旦睡眠不足,他們的工作效率更高,甚至比睡眠時間少7.5個小時的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糖尿病、癌癥。
除了睡眠不足,“超重”三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還包括飲食模式,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愛吃早餐,但早餐對他們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有人會說,“早餐吃得太重對身體不好,沒辦法啊。”
的確如此。
在國家已經大力發展青少年營養健康的大環境下,充足睡眠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兒童青少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研究表明:
小學生的睡眠時間要達到10-13小時;
初中生則要達到9-11小時;
高中生則要達到9-10-12小時。
睡眠不足會導致孩子活動水平降低,也會增加肥胖率。
睡眠不足會導致孩子肥胖、記憶力下降、免疫力下降,以及情緒和認知功能受損,影響學習成績。
睡眠不足會導致孩子記憶力衰退,包括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執行力、情緒調節能力、思維能力等。
從年齡的層面來看,睡眠不足會導致孩子缺乏鍛煉、大腦發育不完善。
也有家長擔心孩子熬夜會影響身體發育,甚至影響視力。
其實這是社會環境因素在作祟,就像我們自己,當我們睡得晚了,第二天也會覺得疲憊,睡眠不足,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