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蘊含著創(chuàng)造力
三歲的哥哥玩膩了,在客廳里坐著,吃著蘋果,也不看電視。大的時候表現得非常聽話,不哭不鬧,不打擾媽媽干活。小的時候就能獨立完成很多事情,做事不任性。
不聽話的孩子并不意味著孩子是一個壞孩子,他只是喜歡多動。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很多時候,孩子淘氣,調皮,只是我們把它看成一個缺點,而不是孩子本身。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沒有機會發(fā)現。
當孩子覺得不開心,要釋放一部分精力,你如果不能及時發(fā)現并安撫他,那他可能就會采取破壞行為,其實孩子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
兩歲多的寶寶,希望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樣,做到主動、堅強、獨立,并且非常自律。這是他們開始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試想一個三歲的孩子,他還能夠堅持每天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但他在這一開始就出現了反抗的心理。
他想自己做自己的主,而父母又認為孩子還小,能力不足,所以常常在孩子發(fā)脾氣時給他諸多限制。
等到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大,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不聽話,父母反而覺得孩子越來越叛逆。
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也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他們不懂事。
孩子發(fā)脾氣,是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
孩子有了自我意識,才會有想要自己做主的想法,即便是身為成年人的父母,也會覺得孩子難以管教,甚至會罵孩子白眼狼。
不管是出于對孩子的尊重還是出于對孩子的愛,父母總是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
然而孩子在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的時候,父母就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甚至還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強行灌輸給孩子。
殊不知,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反叛,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差。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是因為不懂孩子,將孩子的錯誤放大,讓孩子變得叛逆。
同時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溝通是雙向的,當孩子產生自我意識的時候,父母越是強制要求,孩子越是反抗,和父母之間的溝通也就會越來越差。
3、父母總是為孩子代勞
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要洗完澡才能睡覺,還有一件事要做,應該獨立,其實孩子在獨立的這個過程中,也是在不斷地嘗試,逐漸的長大。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他的獨立意識會越來越強,他自己做事情,即便是錯誤都是主動地告訴父母,父母也要對他給予肯定。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被認可,被肯定,被認可的渴望得到滿足。
那什么是渴望被父母認可呢?
渴望被父母理解就是我們常說的感受,而父母卻忘記了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否定孩子的感受就是我們把孩子批判成了滿足自己內心需求的工具。
比如說,孩子想要的玩具,你不給他買,孩子就開始大哭大鬧,甚至自殘,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之后,就會有一種無法接受的“我不想要這個玩具,我不喜歡它”的想法出現。
那孩子是什么時候才會跟父母變成原來一樣的呢?
是在我們以前的教育下,我們已經把對父母的期望,全部施加到了孩子身上,在孩子身上使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我們現在卻忽視了這種情況,如果我們能及時止損,因為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所以,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要明白,你的行為,其實就是在逼迫孩子,就是在逼迫他還小,而不是讓他自己的想法去做。
這個階段,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孩子”冷處理”,當孩子情緒冷的時候,讓他自己去鬧,等他情緒穩(wěn)定的時候,再給他一些建議,或者說一些適當的方式,讓他自己去做。
04 怎么跟孩子講道理?
簡單的道理,當然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