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老師脾氣大怎么辦?
2歲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中午,一個母親打電話來了,哭著打電話,說孩子不聽話老師揍他,說讓家長去。
當時我們一看,嚇壞了。這個母親就是我的同事小吳。
電話里,我聽到了電話那頭孩子的哭聲。她是一名年輕女性,男的稱她為年輕人,大概5歲半。
電話接通,她家著院。小吳的父親王剛打來電話,那頭一直在哭泣。
孩子奶奶告訴我,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她和孩子爸不讓孩子看動畫片,不讓孩子玩手機。
原來,孩子爺爺奶奶一直縱容孩子看動畫片。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王剛給孩子買了一部手機。
小徐老師問孩子,為什么喜歡看動畫片?孩子說:因為看動畫片可以放松心情,所以我玩手機就玩游戲。
可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還是不相信孩子的話,他們覺得孩子大了,懂事了,也就不再管孩子了,讓孩子自己玩。
于是,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后,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吃飯時,都在玩手機。
爺爺奶奶對孩子一味地縱容,把手機當成了孩子的保姆,完全不管孩子。
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在很多家庭中,經常發生。父母說一句,孩子要十句,哪怕孩子也會頂十句,可見,過度沉迷手機已經成為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手機對孩子的危害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重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兒童大腦的,大腦皮層有過早變薄的跡象,并且那些每天盯著屏幕超過7小時的孩子,語言和推理考試表現較差。
2、影響孩子的想象力
智能手機影響人們的思考能力,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會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會出現思維遲鈍的狀況。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會出現社交能力方面的問題,不愿意與人交流,不合群,同時,對孩子的認知發育也有影響。
3、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孩子長時間玩手機,會變得越來越孤僻,不喜歡與人交流,性格也越來越怪異,整日沉迷在手機世界里,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出現自閉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
孩子長期沉迷手機,影響身心健康
孩子經常玩手機,對視力會有傷害,造成眼睛近視眼,導致孩子容易產生視疲勞,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使得孩子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手機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娛樂活動,時間一久,孩子可能會出現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危害社會安全。
孩子過度玩手機,影響身心健康
父母愛玩手機,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情緒起伏不定,這樣的狀態下,孩子很難適應社會生活,不懂得怎么與人溝通交流,甚至會引發心理疾病,危害自身發展。
除了上面這些,長期沉迷于手機游戲的孩子,還會出現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危害之四: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
在這個信息時代,孩子接觸手機的機會大大增加。孩子面對手機,心理上會變得非常脆弱,也會變得非常敏感,很容易沖動。
就像有的孩子因為家長疏于管教,經常玩手機,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暴躁、易怒。
所以,要想孩子遠離手機,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家長要以身作則。如果家長自己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又怎么能要求孩子遠離手機呢?
2、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的行為,一旦形成是難以改變的。
比如我們家長沒有給孩子樹立好榜樣,那么孩子也會向家長學習,家長做什么孩子也會跟著做。
這樣一來,家長就不會覺得孩子小題大做了。
還有一點,家長對孩子的管控,不能真正的放松,不懂的就會通過暴力的方式來限制孩子的行為。
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管控,不僅僅是在行為上,更多的是在心理層面,而且是在心理層面。
所以想讓孩子成長,心理上就要成長,心理上就要成長。
而父母也要在心理上跟孩子平等,如果不想讓孩子影響自己,那么就要從控制孩子的心理開始,試著讓孩子獨立,如果實在管不了,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去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