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用戒尺打手心,除了有明顯的教室外,家長還有什么辦法能讓孩子聽話?
孩子不聽話用戒尺打手心,這種方法真的有效嗎?
王屹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全媒體記者 楊源)“罰站”是常有的現象。“棍棒教育”時常用到的。“戒尺”是懲戒手段中常見的手段。他們有的是直接上手打,有的則是從孩子背后拿棍子打。“打”一詞是古代教育家孔子關于“懲戒”的“道”字,老師認為“道”也是懲戒手段中常使用的一種,如果“道”足夠“術”,把“術”字練到底,那么它也就成了一種權威。
但“道”是要講究的,“術”的前提是雙方人格平等,而且是讓孩子“服氣”的基礎上,如果兩個人根本不服氣,那么這時候如果罰就不算是體罰,而是體罰往往是采取了“恐嚇”的方式,并不是懲罰孩子。
為什么選擇體罰孩子的原因
在很多人看來,體罰是非常嚴厲的,也是違法犯罪的,而且是不允許體罰的。甚至法律的執行者都認為,體罰是違法的。但其實不然,體罰絕對不是最有效的方式,體罰真正有一個明確的等級劃分。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體罰的這個話題。
在《中國人的家庭教育》一書中說到:“任何一個人的成長,無不痛苦,父母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把孩子痛罵。”
簡而言之,就是父母不能接受懲罰。
美國社會上的一些家庭崇尚“棍棒教育”,“不打不成器”。
他們堅信,打是疼,罵是愛,這種教育方法真的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嗎?
我相信這是行不通的。父母們大多認為,體罰是為了教育孩子,讓他們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但研究表明,體罰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并給他們帶來持久的心理陰影。
到底有沒有辦法,能讓孩子不犯錯誤,也不被別人欺負?
這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擔心的問題。但孩子們的錯誤真的沒有那么嚴重嗎?也許在某種程度上,孩子們的行為是錯誤的。
但很多人都覺得,教育孩子,沒有必要通過暴力解決問題,因為打罵孩子的行為本身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只是它是教育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的一個來訪者,她的父親對她的行為還是非常重視的,因為他覺得兒子的行為就是一種錯誤,就不應該用這種方式。
每次她的兒子有問題的時候,他總是會把孩子關在門外,但是這樣的做法也是錯誤的。因為這樣的做法,是想通過一種暴力的方式來達到一個目標,所以每次兒子犯錯的時候,他都會打罵。
但是問題是他們會在走進房間以后,把孩子關進去,其實,這樣做也是在打斷孩子的行為,而且會影響到他們思考。
所以說,孩子有時候調皮搗蛋,其實是他們成長的一種表現,他們是在進行自我探索。
所以,父母不要總是一味的認為孩子是在調皮搗蛋,而是應該好好的思考一下孩子的這一行為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
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對癥下藥,讓孩子乖乖的改正。
2. 吼叫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長期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習慣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長期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也習慣用這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長時間這樣的教育,孩子會變得沒有主見,會缺乏安全感,性格變得不自信,總是害怕被別人的語言攻擊,還有可能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
3. 吼叫孩子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不得不說,吼叫確實是一種教育方式,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吼叫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吼叫孩子,孩子的腦海里想的不是事情,而是父母吼罵自己。
一開始可能會隨著時間久了孩子還會聽進去,但是當孩子年齡逐漸增長,父母的吼罵的次數會越來越少,次數多了,孩子就會習以為常,習慣性的用吼罵的方式去對待自己,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