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怎么辦?家長先問這幾條問題。
一、家長給出清晰的指令。
記得之前看過一本書叫《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書中說,對于“2歲”孩子的教育,家長們首先要做到讓他們有自己的意識,同時,要在“2歲”和“3歲”之間建立清晰的界限。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只有在事前,家長給出了明確的指令,孩子才會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才能真正做到自己想做的事。
比如:“把書給我!”
“把玩具給我!”
家長說完后,讓孩子去做一部分,家長把玩具收好,然后對孩子說:“你去把它們都放在桌子上,它們會很開心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界限在哪兒,孩子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3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選擇,比如:“你是想現在上床睡覺,還是開著小燈,明天才有可能有玩具呢?”
“今天晚上7:30,外面天黑了,天黑了,我們得趕緊回家,不能再玩手機了。”
但是,無論如何,家長要知道,孩子玩手機并不是絕對不能讓他玩,手機上也可以有很多游戲,有很多有益的內容,我們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去看,去分享。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都不讓孩子碰手機,你怎么還在玩?”
這個情況下,如果孩子的手機不小心被父母拿走,孩子肯定會大哭大鬧,一定會拼命地把手機舉起來,然后一臉不情愿地抱怨“你真是不知好歹”。
這樣的方式,顯然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對孩子表示理解,并和孩子約法三章,手機可以玩,但是要有時間限制,玩什么時候必須在什么時候玩。
如果違反了規矩,那么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讓孩子知道,如果不遵守規矩,做事情是要承擔相應的后果的。
懲罰的方式有很多種,像是沒收手機、扣掉游戲時間、扣掉零食、沒收繪本等等。
但是在孩子剛開始玩游戲的時候,就需要用到父母的懲罰方式,一個星期一、星期三,每次20分鐘。
在孩子玩游戲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去打擾,哪怕孩子玩的時間過長,也不要去打擾孩子,而是讓孩子盡情地玩,父母在一旁看著,做就行。
其實孩子也許游戲很好玩,我們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就好。
只要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玩,他們能夠玩的游戲一般也就不需要我們去打擾了。
最后一點,就是要多多鼓勵孩子,多陪伴孩子。
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其實他們也知道,他們也不想就這樣一直玩下去。
我們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通過交流去了解他們最近的生活狀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也讓他們知道游戲其實也是有趣的。
這樣的話,孩子就不會沉迷于游戲了。
2、給孩子提供優質的玩具。
我有個朋友,孩子喜歡玩手機,每次他給孩子買玩具,孩子都是一副不高興的樣子。
有一次,我朋友帶著孩子來家里玩,到了門口,孩子一看到爸爸就哭了,爸爸說:“你又哭了,你哭什么?你怎么能這么不聽話?你再給我等一等!”
孩子一看到爸爸就會很傷心,爸爸說:“你再給我等一等,我就要回家了。”
孩子沒有等,而是直接跑回了房間。
這就是典型的,我們在給孩子提供一些玩具的時候,不要對孩子說:“不要哭,男孩子怎么哭,女孩子怎么這么矯情。”
這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于,就算將來面對喜歡的男孩子時,也無法做到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所以,當孩子哭著喊著要走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及時制止,并且要對孩子進行“冷處理”。
2. “冷處理”應該怎么做?
1. 傾聽并且回應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千萬不要去評判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理解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