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的行為一般是父母原因的,但如果父母親本身教育不嚴,采取極端的教育方式的話,可能是讓孩子受了很大的罪。
也有的父母覺得,道理我都懂,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把憤怒的情緒也發泄在孩子身上,這是什么心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為什么說這種孩子不聽話?
這類孩子不聽話,其實不是他們不聽話,而是他們感受到了被父母的痛斥、打罵和過度的控制,他們才會這樣。
1、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是一種心理疾病
孩子的感受能力是很強的,有些孩子因為不被父母所理解,所以會導致他們很討厭父母,不愿意跟父母多接觸。
《以家人之名》中的齊明月就是這樣的孩子,因為媽媽對她過度的控制欲,她不僅學習成績下滑,而且性格也變得很敏感,時常覺得同學們在背后議論她。
當她回到家,遭到媽媽的否定,加上周圍人都在嘲笑她時,她感覺自己的內心受了極大的痛苦。她再也不想跟媽媽說話,也不敢回家。
在家里,齊明月跟媽媽說她會自殘,但媽媽卻說:“她個子不高,不要逼她,這樣不行。”
從小到大,齊明月的媽媽對她要求極其嚴格,只要考不好就會責罵她,甚至是打她,從來都沒有表揚過她,導致她特別希望能夠按照媽媽的方式行事,變得很乖巧。
沒有人理解她內心的痛苦,很多時候,在她內心深處,從小到大,都渴望著媽媽的認可和認可,可是媽媽卻忽略了她真正的需求,也忽略了她的情緒。
最終的沉默,是壓抑已久的委屈,最后壓抑在心底,等到想要爆發的時候,卻成了壓垮了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記得去年同事小慧,也曾是這樣的問題。
有一天晚上做夢,她聽到自己的兒子哭著對自己說:“媽媽,我不是不想上幼兒園,我是想自己長大了,我需要去幼兒園,我覺得自己長大了。”
聽著小慧眼中的委屈,我腦海里浮現出的是那種“難過”的情緒,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在她的潛意識中,“長大”才是真正的長大,獨立自主,做事的能力都是不被看見的。
當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時,父母正確的做法
我們可以說:“小慧,我們要去幼兒園接你,你覺得今天是什么事情呢?”“你還有什么事情呢?”或者說:“小朋友今天和小朋友們相處的怎么樣?”等等。這會讓孩子理解,原來小朋友是喜歡和自己玩的,所以只要讓他跟其他小朋友交朋友玩就會有一個愉快的心情。
這些方法,我們都可以用到,但是真正能用在孩子身上的,其實并不多。他們大多數都需要我們的幫助,讓他們去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去。
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對于孩子來說,適當的引導比吼叫和打罵更加有效,這也是父母應該學習的。那么,當孩子調皮、不聽話,或者做錯事時,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1.父母可以試著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引導孩子,這樣一來,孩子也更愿意去聽,也更容易接受。
這樣的教育方法其實很好用在管教孩子方面也很有效,有些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或者故意跟父母對著干,因為他們相信父母是能聽進去的,只要通過父母的講道理,這些孩子就能理解并且接受,因此,父母不需要特別的語言暴力來進行管教。
2.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我們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懂事,將來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真正要讓孩子聽話的方法是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父母可以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去學習,從而讓孩子更有方向感,才是父母們正確的教育方式。
三、正確的教育方法
1.給予孩子正確的期望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年齡還小,他們的想法和認知尚且都是懵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