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想發火,幾乎就是中國父母的通病。
他們經常為此為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頭疼不已,但是脾氣大,卻也還有人質疑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真的是孩子任性嗎?
而我們往往忽視了一個問題,有的孩子任性、任性,那么我們不應該縱容他、打罵他,而是要學會尊重他、理解他。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用其他事物轉移他的注意力,你可以把他抱在懷里,輕拍他的后背,或讓他把小汽車拿給你,讓孩子的身體向你敞開。
我們要培養一個孩子的忍耐力,那他一定會得到想要的東西,只有忍耐力才能得到應有的收獲,也只有耐心才能得到應有的收獲。
如果孩子出現任性、發脾氣,做事不計后果、大哭大鬧、摔東西等不良行為時,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三、家長應該如何做?
1.正確引導孩子的“任性”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任性的苗頭時,一定要及時制止,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孩子糾正,讓孩子不再任性。孩子一旦形成任性的苗頭,家長可以試著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任性的危害。
比如,家長可以選擇一個孩子比較感興趣的玩具,然后讓孩子參與其中,然后在給孩子規定時間內,他只能玩一個小時,如果孩子想繼續玩,就告訴孩子,如果你現在不遵守時間,下次就要扣掉你心愛的玩具。家長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正確的認知到任性的危害,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任性。
2.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每個孩子都有任性的時候,這種時候孩子的心理都不成熟,有的時候,孩子的確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做的不好,家長就不要總是把責任在孩子身上,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引導和幫助,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地自信。
3.家長要做好引導工作
在這個階段,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很多的孩子都會變得暴躁、愛哭、容易生氣,甚至還會咬人、打人,這是為什么呢?家長應該做好引導孩子的工作,教會孩子怎樣去正確地處理情緒,這種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做的是多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
1.對于孩子來說,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特點,而每個階段的性格也都有所不同,家長應該細心的觀察孩子在每個階段的心理變化,及時的引導孩子,引導孩子,這樣的話,孩子也不會有太大的心理問題,因為這樣的性格的孩子會更容易培養出開朗活潑的性格,而家長也能夠慢慢地培養出孩子良好的性格,不要總是任由孩子在一個階段的表現去發展,這樣的方式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
2.父母應該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而不是凡事都要依靠父母的幫助,畢竟父母還是會一直替孩子做好事,沒有能力獨自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但是也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他們會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也更愿意和父母進行溝通,這種關系的建立其實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家長在孩子2歲之前能夠尊重孩子的想法,盡量的滿足孩子的需求,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助力,可以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3.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需求,適當的去滿足孩子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滿足孩子。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3歲之后,自己都會出現一個想法,就是我一定要在孩子三歲之前,對他好,孩子的安全感會慢慢建立起來。但是當孩子進入3歲以后,他們對父母的這種行為就開始有所懷疑,他們會完全不相信父母對自己的好,他們會默認的認為父母是對的。所以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才會和父母之間建立起情感的鏈接。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兩歲以后,會發現他們不再像之前那么粘著父母了,開始變得很黏人,不愿意和父母分開,有時候會覺得這是孩子長大了,對自己的表現很敏感,對事情的判斷力也越來越強了。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用打罵這樣的方式,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引導他,比如說允許他吃零食,允許他看一會動畫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