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冷淡他可以嗎?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個問題:
其實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也許是因為我們大人太“有一套”了,看不見孩子的感受,總是說你不聽話,現在我也沒辦法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我們需要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應該讓孩子去做一件事,而是要看見孩子的想法,然后去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著去做出選擇。
可以這樣和孩子說:“你想看什么動畫片呢?”或者說:“如果你是不小心打碎了花瓶,那么你就要自己承擔這種后果。”
孩子小的時候你可以直接告訴他,不能這么做,然后給他提供一些可以接受的選擇。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掌控習慣會逐漸養成,他會發現:我不是我自己的。所以在他做一些事的時候,你不再是提醒,也不再是嘮嘮叨,而是可以告訴他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比如:“我覺得你應該把這個玩具放在遠離媽媽的地方,如果你想玩手機,那么你可以和媽媽說,我們一起玩一會兒再玩5分鐘,但是媽媽相信你是一個遵守承諾的好孩子。”
如果你不給孩子講好的事情,那么等到孩子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他們就會習慣性的逃避。
2、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為孩子樹立榜樣,讓他們在耳濡目染之中成長。
很多孩子的家長也不喜歡看電視,也不喜歡打牌,但是自己卻在一邊玩手機。
就算父母在看電視,但是孩子對電視的興致勃勃也絲毫不減。這種行為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好的。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3、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家長們要讓孩子明白,除了看書學習,他還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比如繪畫、彈琴、下棋等等,只有興趣愛好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專注。
如果家長們還在孩子面前長期玩手機,孩子肯定會覺得玩手機是生活的一部分,會對手機產生依賴。
如果家長們想要孩子養成一個好的行為習慣,那么自己必須首先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盡量減少玩手機的頻率。
比如,逛街的時候,帶著孩子去上一個合適的飯店,和孩子一起吃下面的栗色蛋糕。在和孩子溝通過程中,不要以家長的身份去壓制孩子,
允許孩子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情,比如畫畫、看書、看電視,家長最好能夠做到在旁邊陪伴著,用動畫片的形式對孩子進行一些活動,讓孩子明白,除了玩手機,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3.培養孩子其他興趣
如果孩子對手機很著迷,那么家長就可以通過其他興趣愛好來讓孩子的注意力得到轉移,比如說孩子愛聽故事,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并且陪孩子聊聊故事里的主人公,聽一聽主人公的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感受主人公的魅力,體會主人公的情緒,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愛好。這樣孩子以后再接觸到手機的時候,也會更容易接受,不容易上癮。
三、學會正面管教孩子
父母應該如何積極引導孩子,避免他們沉迷于手機呢?
1.明確規則
讓孩子明確自己的立場,制定規則,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照做。
在規定的時間里,父母要告訴孩子,如果孩子按時完成了作業或者是取得了一點進步,父母應該及時的表揚,讓孩子明白這個規則的意義,并且做到了就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比如說,孩子們玩手機的時間不長,我們可以這樣說:“我們可以先做個約定,每天只能玩一個小時,如果你們能遵守,那么媽媽下次就可以獎勵你使用一個小時的手機。”
如果孩子不遵守約定,那么我們要給予孩子一些懲罰,當然懲罰的方式還有很多,具體的方式也不限于:沒收手機、扣掉零花錢、扣掉游戲時間,這些都是可以的,但如果孩子超過了規定的時間,那么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