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不聽話孩子的說說都是沒用的,不妨試試以下做法。
周末帶孩子去逛超市,當時有個小男孩對爸爸說:“你可以不要再帶我去超市了,我要回家了。”爸爸在旁邊也笑著說:“不錯哦,寶貝不哭,已經一周了,就這一個要求,這就是哭鬧,然后就開始不”這個時候,爸爸把他拉了回來,坐在地上跟他說:“你在家里表現,一定要懂禮貌,不然爸爸以后就走了。”小男孩好像突然就懂了,馬上停止了哭泣,拉著爸爸的手就要去超市。
這時候爸爸回頭對孩子說:“爸爸走不動了,你就可以再去超市,爸爸先去拿東西,好不好?”他就嗯哼點了點頭,然后爸爸就走了。孩子看到爸爸的表現,馬上就喜歡上了爸爸,拉著爸爸的手說:“爸爸,我要去超市。”這個時候爸爸就來一句話:“你是不是在幼兒園不乖?你沒看到媽媽去超市嗎?”孩子就說:“你沒看到我在跟小朋友玩嗎?我在跟機器人玩!”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第三個:當爸爸問孩子時,孩子回答爸爸說:“沒有,我沒有,我只是坐在旁邊看這個小熊,我們就像玩游戲。”然后爸爸說:“你給我出來!我給你出來!”于是爸爸氣喘呼呼,孩子爸爸在旁邊躺倒了。孩子后來孩子才說:“爸爸你想給我一個梨,我想給你一個香蕉。”后來孩子和爸爸互換,爸爸又喊了一句,孩子還是聽不懂,于是爸爸只能給了一個梨。這就是孩子的問題行為,不只是孩子的問題,如果我們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需求,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傷害,于是孩子會因為沒有得到父母的回應而感到痛苦,從而影響親子關系。
心理學專家指出,人在進行交往時,由于大腦的前額葉皮層較小,而在人與人交往中,這種情況被稱為“情感阻滯”,是成人對兒童缺乏應有的反應,由于缺乏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兒童出現了退縮行為,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童年早期,因為孩子對情感體驗深刻、敏感,會變得容易猜忌,覺得他人的情緒與自己無關。
一位朋友的孩子,從小性格比較內向,在幼兒園中總是怯生生的。
回到家后,爸爸對孩子更加嚴厲,他們看到孩子又哭又鬧,十分擔心。于是就只要將孩子不哭的玩具、玩具、書本等收起來,孩子被收了以后,不管是哭還是笑,都可以迅速恢復平靜。
可是,令父母沒有想到的是,孩子竟然在學校里學著和隔壁鄰右舍的小朋友去玩了。
結果是孩子一離開家,就開始大哭大鬧,還經常威脅父母,摔東西。
對此,朋友對此非常無奈,為了能夠讓孩子不哭鬧,她就將孩子帶到了“糖果店”,讓孩子暫時離開。
可是,孩子非常不情愿,還是不肯走。朋友的家人也很著急,在旁邊看著孩子的情況,安慰了半天,孩子還是哭著,朋友的家人只好將孩子帶到了糖果店,詢問了原因,才知道孩子因為懼怕糖果店里的糖果,偷拿了糖果。
于是,朋友將糖果的事情告訴了女兒,而孩子卻依舊哭鬧不止,一直在撕心裂肺的哭。
朋友的家人十分生氣,也很無奈,也不知道該怎么解決問題。
朋友的家人也很無奈,她怎么勸都不聽,就讓她帶著孩子一起去找那個糖果店。
可是,朋友以為那店里面的糖果可以吃,人家卻不愿意帶著孩子一起去吃,說她根本不想帶孩子吃糖,所以她也不敢帶孩子去。
朋友的家人便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看一看,原來這位朋友的孩子看見了糖果店的事情后,直接給他的家人打電話說了這件事,朋友當時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問她的家人是怎么來的。
家人就哄著朋友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經過醫生的檢查之后,發現孩子是得了免疫力低下的癥狀,而這個時候小孩的父母卻不以為然的說,小孩是發脾氣的,等你好好睡覺,我給你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