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只愛玩是我們定義的叛逆期嗎?孩子愛發脾氣、任性、自私、自私、任性、固執……這一切都是我們定義孩子成長的特定標準。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你的復制品,而是未來他成為他自己的另一個。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獨特的想法。那我們到底要如何去教育孩子呢?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內容:
(1)當孩子出現不聽話的現象時,家長應該怎么辦?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第一,千萬不要對孩子打罵,這是非常極端的行為。要知道孩子犯錯的時候,你越想去征服他,他就會越反抗,他越是積壓下去,將來就會更加變本加厲。所以,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通過打罵,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
第二,我們要多陪伴孩子,多跟孩子進行溝通,帶孩子出去玩,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第三,讓孩子多出去玩,多接觸同齡人,在玩耍中孩子自然就不會沉迷于網絡。
第四,還要多給孩子安排豐富的課余活動,讓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第五,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對孩子的行為多一點寬容和理解,不逼著孩子去做,而是盡力幫著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在孩子任性的時候,父母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與孩子正面沖突。
川媽說說說:
關注孩子,幫孩子平穩過渡不想玩手機的時候,而不是一味地妥協!
因為父母一味的妥協,很有可能讓孩子對手機越來越上癮,再想要孩子配合,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
這四個技巧,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幫助孩子戒掉手機。
第一個技巧:以身作則
想要孩子放下手機,父母要先做到不沉迷手機。
很多家長說,自己一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就讓孩子去寫作業,孩子想怎么辦?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怎么說孩子都不聽,就是不愿意去做。
其實我們可以試試這樣說,我們可以這樣說:“你是不是有點累了?媽媽有點累了。你能告訴媽媽,你是怎么想到這個辦法的嗎?”
當我們用這樣的辦法,就能幫助孩子從根源問題入手,引導孩子自我調整情緒,這也是在幫助孩子塑造自我認知的過程。
2.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行為舉止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父母要通過自身的行為,把這種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自己也要保持一定的冷靜,情緒穩定。
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隨時隨地做出良好的示范,孩子耳濡目染的同時,也會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3.管理情緒
孩子的情緒,是家庭中不可避免的一件事。而我們的情緒往往就是家庭這個系統的鏡像。孩子們也總是以情緒化的方式面對自己的情緒,當父母的情緒表現不好的時候,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同樣會受到影響。
在家庭環境中,父母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孩子的良性互動。
積極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
我經常見到有些孩子,回家就開始發脾氣,這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壓力,不知道該怎么辦。
這就要父母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夠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這樣就能夠讓孩子更積極地接收到家庭中正向的能量。
從提升孩子的認知和情緒調控能力入手。
我們可以這樣做:
1.父母要意識到情緒是一種傳染病,要學會調節情緒,合理地發泄。
情緒是會傳染的,當我們有負面情緒時,不妨先從自身找找找原因。
2.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情緒,不讓孩子有壓力。
3.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陪伴。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更多的是情緒上的“困擾”,在他們面對情緒、調節情緒的時候,這些“困擾”,往往是無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