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孩子不聽話了爺爺生氣了,媽媽生氣了爺爺生氣了爺爺生氣了等等。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會是一件在家里比較容易發生的事情。有時候大人著急,發脾氣,又沒有辦法,孩子可能會惹來大人的怒火。
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當父母,要么是自己生氣,要么是“忍著”。這樣不好,讓孩子不得不去接受一個挑戰。孩子肯定會有樣學樣,對著干,這樣孩子不但不會被慣壞,還會越來越叛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情緒,做到上面兩點。
二、幫助孩子看到并承認自己的情緒。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有時候,我們大人做錯事了,把“不該”說成“不可以”。比如,孩子在玩玩具時把積木弄丟了,孩子看上去很生氣。這時候,你可以問孩子,“你是不是覺得很不開心?”“是不是覺得很生氣?”
你可以說,“是的,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過你這樣說話是不對的,你可以跟媽媽說下次的事情嗎?”“是的,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你打人不對,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如何解決問題,好嗎?”
在責備孩子的時候,其實也是給孩子示范正確的處理方式。記得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6歲之前,一定要給他立規矩,任何事情都要有個界限,給孩子立規矩。我們在和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一定要言出必行,言出必踐行,這樣才能讓孩子懂得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總是對孩子言出必行,從不對孩子做出承諾,孩子就會變得什么事情都不會做,什么事情都想要依照父母的意思來做。這樣的孩子內心會感到非常壓抑,會叛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會比其他的孩子要強烈。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給孩子制定規矩,從小就要讓孩子養成守規矩的習慣,這對于孩子以后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懂得如何從小就讓孩子養成守規矩、自律的習慣,比如讓孩子做家務,當孩子完成了每一個家庭作業,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是第一名。
4.培養孩子的能力
其實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能力,也不僅僅是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要讓孩子在生活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可以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比如孩子在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可以讓孩子去幫忙,而孩子自己的東西也應該收拾得有模有樣,父母可以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學會整理,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該做,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會養成很強的自理能力,也可以自己去解決一些問題。
5.與孩子做朋友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應該要做孩子的朋友,把孩子當成知己,這是成功的最佳的教育方法。父母在與孩子做朋友的時候,不要總是站在長輩的立場上,去打斷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學會傾聽和換位思考,這樣可以很好地鍛煉孩子的溝通能力,對孩子的交際能力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結語
有些事情,只要孩子能夠過自己的生活,他們會做到讓自己輕松些。做一個開明的家長,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就能夠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試著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不能一味地窺探孩子的隱私。
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作為父母在這個時候,不要總是讓自己處于強勢的地位,想要去和孩子進行交流,尤其是做到平等的待遇上。
而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父母不要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而是要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
二、掌握一下如何利用親子溝通的橋梁,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1. 以柔克剛
想要和孩子溝通,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孩子在不斷成長,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學著去適應孩子,應該更加了解孩子,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孩子。
當孩子和家長產生了溝通的障礙時,父母就不能一味地指責,要掌握溝通的技巧,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的情緒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