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聽話老師幫忙批評他,說他不聽話就去找他。他就逃,躲在那個角落,老師被找了,他就把頭撞到墻角,覺得很痛,很痛,就不停地打自己。還有那個上了小學后,喜歡畫畫,經常在黑板上涂鴉,故意涂涂畫畫。
記得有一次我去幼兒園接小果,老師跟我反映了他的行為問題。
當時,班上有兩個小朋友,一個有些調皮,一個非常淘氣,老師也很煩他。我當時有點不理解,覺得是不是他們淘氣,然后,從家里買來了一些畫板,給小果畫了幾幅畫。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回到家里,我們也找了一張畫板,給小果畫了幾張畫板。小果畫畫的時候,老師就讓他在上面畫,結果,小果畫了兩筆,又畫了一張。
老師很生氣,一氣之下把畫板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回家后,我問了小果,她嚇得滿臉通紅,然后我們就在家里呆了一整天,誰也不愿意吱聲。
這時候,我對她說:“小果兒,如果爸爸媽媽這樣吼叫,小果兒(想一想就知道是不是爸爸媽媽說的)你這個問題怎么辦?”
小果兒說:“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就像這個鱷魚爸爸媽媽一樣,他們吼我我。”
爸爸媽媽說:“我知道了,寶寶知道了,你是想要小果兒做這個手工,還是想要小熊貓呢?”
我接著說:“是的,小朋友們都不想把它弄壞,所以不想玩。那我們換成小兔子來玩吧,可以嗎?”
小家伙開心地說:“好吧,那我們先做個小熊好不好?”
然后,我們開始了愉快的對話。
我們先從小兔子的腳上面把一只腳上穿過的小洞放進去,然后再把腳下的小洞放進去。然后再把小洞放進去,因為如果小洞已經塞滿了小朋友的鞋子,那么小兔子就會無聊的。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游戲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我們可以邊上跑邊說:“這里有一匹羊,我們要在里面放一匹羊!”
孩子會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我們這里,跟著我們的注意力會聚焦在里面。
如果你問孩子:“你在看電視的時候是在做什么呢?”
孩子往往就會去找他的眼睛看看,然后告訴你:“我在看電視。”
再去問孩子的時候,我們又會把我們看電視的這種行為換成什么呢?
答案就是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我們有的時候不需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就專注于手里的一件事,比如說看電視。
這樣就很難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屬于孩子的精神狀態的刺激。
而且,孩子并不會從爸爸這里獲得心理營養。
當他對某件事情有了一定的需求的時候,他就會有相應的心理營養,就會去做,去嘗試。
這種內在的心理營養,就是對某個事物或者說某個人所處,進行心理營養的供給。
那就是共情,就是要給予孩子心理營養,讓孩子知道,他在父母這里的存在,并不是沒有“可控”的。
而“可控”,就是因為爸爸媽媽媽愿意聽他們自己的,所以,孩子才會更加愿意去溝通交流,向他們傾訴,這一點,也是大多數孩子不愿意跟爸爸媽媽溝通的原因。
第三,爸爸媽媽不能共情,因為很多時候,即使是父母看到孩子出現了問題,但是他們還是會先主觀上去理解孩子,甚至去批評教育孩子,或者是直接上手去改變他們,這樣,孩子的心理層面就會覺得沒有得到了支撐,而他們也不愿意跟爸爸媽媽這樣交流。
第四,如果孩子說一些極端的話,比如說有一些傷害國家或者是自殺,或者是犯罪等等,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如果真的有自殺的行為,那么,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從一開始就去找孩子,而不是去打罵他,那么,我們家長們要找到孩子行為背后的本質,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行為,這樣的話,你的孩子就不會沉迷于網絡或者是他的世界,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冷靜下來,不要總是去責罵他,打罵他,而是要多去關心他,多和他互動,跟他聊天,不要總是責罵他,多跟他交流,而是要多跟他交流,多了解他,多跟他講一些關于成長的事情,尤其是多聽一些關于如何適應初中生活的,或是關于同學關系的,或是關于大學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