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子不聽話給警察道歉,被警察教育以后,女孩特別委屈,走進警察局要不是爸爸的話,她就跑出警察局了。女孩的爸爸本來也是教育孩子很好的,并沒有因為自己的教育而感到愧疚。
小女孩不聽話,爸爸還當眾批評,被警察抓住后更是大哭大鬧。爸爸覺得這孩子不聽話,對女兒的懲罰也非常嚴厲,“棍棒之下出孝子”。
女孩帶著哭腔求饒:“爸爸,我錯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原來,女孩和媽媽爸爸吵架,起因是媽媽不喜歡爸爸,因為爸爸總是貶低她,說她這不好那不好,女孩子不值得同情。
后來,在一次爭吵中,女孩太過于堅強,而爸爸卻說:“我是為你好。”
最后,女孩不堪忍受著,干脆選擇了跳樓。
很顯然,“愛孩子”和“要孩子”之間是存在差距的。
這種差距,是講給別人聽的,而不是對孩子的愛。
中國的父母最喜歡講的就是“道理”,而且很有“道理”。
父母在講道理時,通常只是單向輸出,并沒有真正去理解孩子在想什么。
我不知道這個女孩為什么不想去上興趣班,可是聽了媽媽的話,她為什么不想上呢?
媽媽的話,到底是在“道理”,還是在“道理”?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但我相信,經歷過這個階段的孩子,對這個問題的認知會比父母要深刻得多。
所以,下次讓孩子去上興趣班的時候,可以問一下他的意見。
我相信孩子們有更好的表達能力,他們會自己思考,而不是直接去反駁。
3.引導孩子表達
既然是溝通,就要有一定的前提。
只有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父母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更愿意去表達。
而且,孩子會更樂于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這對親子關系的溝通也是很有幫助的。
因為在孩子眼里,父母永遠都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所以當孩子有了什么事情,都愿意和父母分享。
結束語:
溝通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內心,看到孩子的優點,并且引導孩子。
這樣孩子才會把自己的心交給父母,而不是和父母一樣,永遠把自己封閉起來。
那么親子溝通,就會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代溝”,無法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您會認為,溝通就是要說服孩子嗎?其實不然。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有著天然的“魔力”的,
它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被孩子接受并且非常熱愛生活的,
所以如果父母不想讓孩子和自己一樣,一定要及時糾正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把孩子變成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