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說話就是不聽話,讓孩子寫作業說話,讓他好好寫,他偏偏寫作業拖拉磨蹭,總是跟我對著干,說不聽就不寫。有一次把我氣得,甚至想在床上一了百了。
等我平靜下來,才發現孩子寫作業拖拉其實是在用拖延來回避沖突。
看到孩子磨蹭,有些父母心急如焚。其實,父母無需焦慮,更不需要憤怒,我們只需要跟孩子站在一起,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從心理學角度看,孩子磨蹭其實是由這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孩子成長的“內在動機”沒有被激發
父母從上面三個方面找原因,對癥下藥,孩子的問題才會慢慢好轉。
一、為什么會有“內在動機”?
孩子之所以有“內在動機”,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對事情本身,還不具備什么控制力,就像我們成人想減肥一般,一旦目標達成,就會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孩子一旦有了“內在動機”,他們會因為有了“外在動機”,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去努力,而不是因為沒有做好而發脾氣。
二、父母的“外在動機”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
1、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內在動機”是指孩子內心對外界的確認、對未來的確定,比如父母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成績,就會將孩子的恐懼、焦慮情緒,轉化成“內在動機”,試圖讓孩子停止哭泣、焦慮,這就是把孩子內心的“內在動機”轉化成“外在動機”的緣故。
當父母用這種“外在動機”讓孩子產生“內在動機”時,孩子的“內驅力”就被破壞了,自然也就無法“滋養孩子內心的力量”了。
父母內心的恐懼和焦慮,會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傳遞給孩子,比如,一對夫妻同樣因為孩子學習而焦慮,自己的內心充滿焦慮,這種焦慮也傳遞給孩子。
孩子沒有活在當下,自然也就沒有能量去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挑戰。
如何才能讓孩子感覺良好的內在動機呢?這里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積極的表達。
當孩子在家里出現了消極情緒,父母不需要去說“你怎么了”、“你有什么感覺”、“你現在很難過”,而是用積極的語言表達出你的感受。
積極的表達,不但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負面情緒被接納,還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被理解的,他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這種積極的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好一些。
他會因為父母的接納,慢慢變得越來越開朗、陽光。
其次,要善用積極的語言。
在和孩子的互動過程中,孩子更加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父母的語言才會給孩子帶去溫暖,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心理學大師曾說:
“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不僅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還會給他的一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表達消極的語言,會讓孩子內心充滿負能量,越來越自卑、焦慮、恐懼。
所以,積極的語言對孩子的心理幫助是非常大的。
積極的表達,會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自信。
作家三毛曾說過:
“一切對你的教育都會變成恩賜,但你從未收到任何驚喜。
因為你一旦遇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p>
很多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其實不然。
其實孩子的心理健康與否,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重要。
我們總是看到孩子天真爛漫,肆意撒謊,看到的都是孩子純真陽光的一面。
孩子是從父母的言談舉止中漸漸長大的,性格的培養往往取決于父母是否言傳身教。
如果父母總是喜歡挑剔孩子,不看重孩子的努力,只看重孩子的分數,孩子總是活在父母的焦慮中,壓力伴隨著孩子長大,終有一天會成為孩子的承受能力。
第四種錯誤:將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期望是指向孩子的籌碼,是一種愛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