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跑來跑去,家長瞬間就奔潰了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乖,快點,要不然就該挨打了”
父母生氣,孩子就“安靜”下來,轉身跑去玩,臉上寫滿了笑。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樣不聽話的孩子,其實內心的想法,我們沒必要過多苛責,只需要讓他知道,爸媽在旁邊,是安全的,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他哭,父母就會幫他擦掉眼淚。
也許,孩子會從中獲得一種自己做主的感覺,但是這樣的“聽話”反而會使他忽略自己內心的想法,造成自我中心的行為。
3、還有的孩子經常為了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大哭一場
孩子之所以會“不聽話”,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剛剛萌芽,對自己的認識還模糊。
看到這里的父母,我們或許會覺得:孩子還小,等他長大了就好了。但是,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任性的個性,從而導致孩子性格上容易變得任性。
因此,我們一定要從心理專家的角度,了解孩子任性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任性。
任性的孩子一般有這4種原因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每個孩子的任性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母言行舉止的影響。
1、 孩子任性的原因
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比如父母喜歡溺愛孩子,常常對孩子以打罵為主,孩子想要的一切都由父母來做主,孩子有什么需求就會變得很任性。
孩子會想辦法通過任性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做的飯菜不合父母的胃口,父母擔心孩子不喜歡吃,就會對孩子大發脾氣。
孩子也因此而脾氣不定,越是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偏要去做。這其實都是因為孩子的任性,這種情況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型變化而產生的,當然有一部分遺傳因素,但也有一部分遺傳因素,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的形成。
2、父母經常打罵孩子
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很極端,陰晴不定,性格變得很叛逆。比如說:
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唯唯諾諾諾,缺乏安全感。孩子會覺得,只有挨一頓打罵,自己才會變得勇敢、自信,但這樣的性格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習慣,變得暴躁、膽小、懦弱。孩子的性格就會因此變得很極端,看到父母打罵他,孩子就會變得十分恐懼,他在內心深處覺得自己是不被父母愛的,不被父母喜愛的。
3、 父母過度的干涉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給孩子一些自主權,這就導致了孩子經常會出現對抗的情緒,導致孩子很難和父母溝通。父母覺得應該好好管教孩子,但是,一說到孩子的時候,卻又覺得,這是因為孩子沒有得到尊重,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所以很多父母就很容易產生不滿的情緒,就會將孩子當做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對孩子大吼大叫,想要樹立孩子平等的地位,但是這種行為卻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甚至是嫌棄自己。
3、 父母的控制欲太強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替孩子安排好生活中的一切,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孩子的學習,當孩子的表現很不好時,父母都會直接給孩子定下一些標準,比如說,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粗心,你怎么這么粗心,你怎么那么不聽話等等。這些話,如果有的父母認為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更加沒有自信,也會造成孩子更加的“破罐子破摔”。
父母給孩子定了很多規矩,其實這些規矩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家長卻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自然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只是在執行規則的時候,孩子會不聽話。
卡卡媽建議: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可以使用“溫柔的堅持”,但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要保持溫柔的堅持。溫柔的堅持是對孩子溫柔的堅持,是對孩子溫柔的堅持。所以,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堅持原則,溫柔的堅持。
當然,有的時候我們在堅持原則的時候,并不是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的方法不正確。
我們沒有堅守原則,當孩子耍賴的時候,我們就無法堅持原則,任由孩子發展下去。
所以,想要孩子聽話,我們自己就需要堅定的原則。
例如,孩子不肯吃飯。
可以告訴孩子:“寶寶你不吃飯,你就要餓肚子了,餓肚子,爸爸/媽媽,你就要一直餓著了。”
我們雖然可以說孩子說你不聽話,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自己在那里動,而是要堅持原則。
我們做了孩子的榜樣,才更容易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02
不愿意刷牙
——“不準看電視!”
“快去刷牙!”
“快去刷!”
很多孩子一開始并不是對于刷牙這件事很抵觸,而是父母的話術還沒到他的腦子里。
既然我們不愿意用這樣的話術催促孩子,那么我們在告訴孩子“不準看電視”的同時,也可以告訴他們“為什么要刷牙呢?”
這種語言表達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日后去選擇的,孩子聽的時候也會更加有信服,而且以后在和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