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和老公吵架的感受是一樣的,和老公吵架時老公說的那些話,孩子更希望父母對他的態度。
我女兒出生后,我們之間的磨合就變得更加的艱難,一方面,這會讓我們更加親近丈夫,另一方面,也會讓我們感受到,父母有時候的小情緒,在我們成年人眼里,就像是“翻版”。
但孩子的成長是突如其來的,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的成長。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所以我總是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壞情緒帶給孩子,也不要將自己情緒帶給孩子,也不要將自己的壓力帶給孩子。
就像孩子咳嗽一聲,我們會擔憂孩子感冒,孩子感冒怎么辦?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蹭蹭不專心,孩子喜歡打游戲不愛學習怎么辦?我們買衣服上衣的時候孩子不會穿衣服,怎么辦?
其實,在生活當中,孩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遇到的問題也不會太好難以解決,也會有很多負面情緒在里面,并且無法得到合理的疏導,慢慢的孩子就會覺得無趣,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
另外,孩子在和他人交往過程中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因為孩子的大腦里,除了處理情緒之外,還有很多的功能,孩子會感覺到痛苦不堪。
所以,我們需要理解孩子,正視孩子的負面情緒,如果孩子處于負面情緒中,我們需要理解孩子,共情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3、父母無法承受的壓力
壓力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孩子可能會變得膽小、自卑。
這是因為在父母的高壓政策下,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害怕被父母責罵。
另一方面,孩子可能會變得不自信、自卑。
或者還可能會產生一些極端行為。
但是,也不是說父母無法承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因為孩子無法承受,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如果不經歷事情就不會得到解決。
通過發脾氣的方式解決問題,我們的憤怒和焦慮已經消失了,問題是什么?
它會變成一種普遍的認知。
遇到問題的時候,你只是在發泄情緒,不要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身上。
而孩子也會學會遇見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拒絕不良情緒。
有時候,一個讓我們躁動不安的情緒,其實就在一瞬間。
我們要有這樣的耐心,畢竟孩子也是我們的鏡子。
【多聽孩子說,多換位思考】
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不妨先聽聽孩子們的心聲。
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作為父母的,很多時候是沒有理解孩子的。
如果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我們只會講道理,那么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所以,學會換位思考,可以讓我們與孩子保持平等的關系,這樣的溝通效果更好。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曾說:
“什么也不說”(閉嘴),是相當于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黃金時期。
能好好說話,是親子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不想親子溝通,那就一定要想好再溝通。
其實,學會換位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可以把自己當成孩子,“蹲”下來,多聽孩子說,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親子溝通的核心,并不是要把自己當做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平等對話。
可能我們和孩子說,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我們的行為卻讓孩子覺得被冒犯,我們的期待是不被認可的。
同時,孩子想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當成孩子。
就像麥家,當年他為了成為麥家,放棄了所有的學業,幾乎把所有的家當電器設備都換成了新的。
而且,麥家也從來不會強迫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去尊重他,理解他,信任他,去和他溝通,讓孩子懂得父母的決定和選擇的重要性。
很多人說,叛逆的孩子,都來自于不被理解的原生家庭。
很多時候,孩子們“叛逆”,都是源于不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