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歲孩子不聽話能打嗎?打能打嗎?
到底要不要打?
一個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對于6歲孩子不聽話的情況,你真的需要進行一次重要的調查,如果孩子不聽話,應該怎樣去教育?
美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紐約時報》曾經報道過這樣一個報道:一個13歲的男孩為了阻止父母打罵自己,把廚房的碗砸壞了。父母見兒子如此頑固,想把孩子接回家中,遭到了孩子的“拷問”,沒想到倔強的男孩一怒,將家里所有的東西都砸碎了。
緊接著就是一頓胖揍,甚至是整套的親子之旅。在這樣的暴力行為下,孩子有可能變得更加變本加厲,變得越發叛逆,難以管教。
當父母用暴力來應對孩子的叛逆,孩子的性格會發生改變。他們會變得沒有主見,缺乏同理心,更加喜歡隨大流,更加傾向于做一個聽話的孩子,變得更加固執己見。
3、暴力的處理方式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格扭曲
英國的教育家洛克曾說過:“父母越是關心孩子,孩子就越是表現得小心翼翼;而父母關心孩子,孩子就會回報給父母驚喜。”
父母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天使,但其實孩子不是天使。很多時候,孩子比父母想象中的更加脆弱、敏感,更加需要父母的呵護,這樣的呵護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勇敢。
在綜藝節目《少年說》中,女孩袁璟頤的父母總是以愛的名義,對她不斷地批評、訓斥,甚至動手打她,直到她完全忘掉眼淚。
很多時候,孩子的話,父母要么不愛聽,要么不愿意聽,親子之間的距離太遙遠。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父母教育子女,其實也是在檢驗自己的人格。
父母希望孩子聽話,希望孩子能夠積極、主動、快樂地學習,這本身就是一種本能。
也許有些父母會說,孩子不聽話,還要被父母打一頓,那是父母自己的事情,他們怎么能這么做呢?
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成長,先成長起來,我們才能陪伴孩子共同進步。
一味的打罵,只能讓孩子離父母越來越遠
去年,一位爸爸辭職帶著不愿意去上幼兒園的兒子,這位爸爸堅持帶著兒子在外面玩。
結果那天剛去幼兒園,兒子就說他不想去上學了。
這位爸爸給兒子找了很多的補習班,但是,每次補課的費用都是兩三千元左右,孩子放學后就會回家。
這位爸爸就直接把兒子關在家里,每天讓孩子上培訓班,希望他能夠好好學習,不要在外面惹事,要認真寫作業。
可是,成績卻沒啥進步,他兒子也沒因為自己的貪玩,成績就好像是退步了一點。
后來,在一次考砸了之后,這位爸爸把兒子的電腦給他送進去了。
可是,等他回來后,發現他身上的錢不見了。
結果孩子的嘴巴在他身上磨破了,兒子的成績也沒什么進步。
他的父親,也開始自責了,覺得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太過分了。
這樣的情況下,他和妻子再也不提學習的事,只提到孩子的成績。
剛開始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到去年10月27日,他們才在工地上搬到磚,才知道原來孩子在初中三年級時成績優異,因為貪玩,而成績下滑嚴重,為此他們才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而這位爸爸的做法也讓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工地上搬磚蓋不了隔壁家,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所以,他后來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現在的孩子都很優秀。
孩子不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首先就要做到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