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孩子不聽話學校勸退
小豪媽媽描述,兒子今年剛上幼兒園大班,入園前幾天小豪每天早上總是“哭鬧”,總是哭著鬧著不肯去,無論小豪媽媽怎么哄,小豪都不肯去,眼看快要遲到了,他的小嘴唇還一直不停地撅起,眼看時間快到了,他才肯乖乖去學校,并且一臉的不情愿。
小豪媽媽回憶,那時小豪還是會主動去的,可是過了半天之后,老師的電話打進來了,讓小豪媽媽一驚,打電話后,小豪竟然一聲不吭地站起來,到了教室后,他的情緒已經崩潰了,兩只手抽搐著,死死地抓住老師的衣領,等著老師把他送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老師來到小豪的房間,只見他的眼睛因為恐懼,根本就看不到老師的臉頰,好像戴著面具都能看到。老師在上課時急得不得了,聽到他咳嗽,但看到他鼻腔里的呼吸聲,覺得很奇怪,這說明他有些焦慮,有點像生病了。
小豪媽媽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番,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但小豪媽媽卻又擔心起來,擔心孩子壓力太大,總是患得患失,如果孩子狀態不好,馬上就能想起孩子曾給他帶來的種種傷害。
晚上帶孩子去商場,商場里人來人往,家長看到一個小男孩在玩,就問他有沒有拿手機,小男孩支支吾吾吾吾,沒說出自己拿手機的原因。
媽媽就對小豪說:“你是不是帶手機,人家不是要你借給別人,你就借給別人用,媽媽不會這樣做的,你看,他不會搶你的手機,因為你覺得這樣的行為很丟面子,對不起人家,媽媽以后不會再給你手機了。”
這樣的結果,小豪心里非常委屈,為什么別人能玩,我就不能玩,他覺得這樣的行為不公平,人家不喜歡他,所以不借,自己也不喜歡別人。
在這種行為下,小豪首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也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沒有辯駁他,他也不愿意做這些事情。但是媽媽很快就反應過來,認為小豪不對,應該讓他還給自己。
所以媽媽想了想,就同意了他們。但是從那以后,小豪就再也沒有和媽媽分享過關于這件事情,更加不愛和媽媽分享了。
經常有父母說,孩子到了青春期,跟父母說一句話都像是對牛彈琴,根本不愿意聽。但是這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不是,其實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才是孩子的問題。
當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孩子還是愿意聽父母的,愿意和父母交流的,但是在父母強勢的壓迫下,孩子還是愿意和父母溝通的。
第二種,絕對服從的父母
所謂服從的父母,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喜歡替孩子安排事情,比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孩子們喜歡一手包辦,你想讓孩子做事,他們偏偏要磨磨蹭;你讓他們整理書包,他們卻偏偏要跟你對著干;你讓他們睡覺,他們卻偏偏要熬夜。
而孩子會在青春期因為不自由而感到壓抑和不安,他們會在成年后因為不自由而感到內疚和痛苦,而變得更加叛逆。
所以,家長需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待孩子成長,尊重孩子,以理服人,而不是為他們鋪好路。
第三種,放任自流的父母
一些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容易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就是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要么就是嚴加管教,完全不管。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的成績一定不會出色,結果就是千差萬別。
第四種,自食其果的父母
現在有太多的孩子,在父母的管制下,不敢違抗父母的意愿,凡事都喜歡依著自己的想法行事。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也常常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學習就是剝奪了他們玩耍的樂趣,這會使他們在學習上變得更加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