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和家長唱反調(孩子叛逆期,父母應該怎么跟他溝通呢?)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叛逆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許多父母都感到非??鄲?。大多數父母都明白,在叛逆期和孩子親密談心是正確的做法,但是孩子們總是“拒人千里之外”。
其實,可能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沒有用對方法,導致孩子對父母無法信任,那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哪些階段會出現叛逆期呢?
一、在什么時候會出現叛逆期?
1、兩歲左右
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也有人稱之為“可怕的兩歲”。不管是日常穿衣、吃飯、洗漱,孩子都會大哭大鬧,一有讓他們不滿意的地方就開始耍脾氣,摔東西。
閨蜜婉兒最近感觸頗深,經常念叨著:這孩子真的越來越難帶了。進家門,非得自己開門,不許有人幫他,吃飯的時候也非要自己拿著勺子,不讓大人碰,看電視時,誰要是換了他想看的頻道,就鬧變扭等等。
在2歲這個階段,孩子總是說“不”,一意孤行,大哭大鬧,每天父母的耳邊聽到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并且有著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固執和自我規則感。
2、七歲左右
在6歲以后的時期,孩子離開幼兒園,要融入小學生活,使得孩子迎來一個獨立意識快速產生的階段。新的環境和課程,讓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并且這時候,他們的世界中心開始由父母變為自己。
3、12歲之后
12歲以后開始,便有了第三個叛逆期階段。倘若三個叛逆期排個名,那么這時候的青春期叛逆,往往是家長最為頭疼的。
大概表現為自尊心很強,喜歡與父母頂嘴、對著干,與父母的沖突也逐漸變多,在事情的抉擇上也更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一句話不對頭,稍有不順心,脾氣馬上就上來了。
這時候常常會聽到父母說:孩子自從上了中學,就不愛和我們溝通了;兒子到了這個年紀,說不得罵不得,沒說幾句,就甩起臉色關上房門,嫌棄我們嘮叨;今天和讀高中的孩子吵了起來,控制不住打了他,要怎么辦?
更有甚者,荒廢學業、抽煙喝酒、只顧著吃喝玩樂。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最是讓父母無奈無助和困惑的。那么在青春叛逆期,具體有哪些“叛逆”的表現呢?
二、青春期出現“叛逆”的表現
1、愛頂嘴
在與父母交流時,不管對錯,總是要用自己想法頂撞回去。倘若家長說的完全有道理,就會曲解家長的意思,故意頂嘴;家長說的有點道理,必須找到漏洞繼續頂嘴;家長說的完全不占理,就一定要大聲反駁。
2、嘴里很少出現贊美的詞
說話時總是帶有一些侮辱性詞語,并且各種吐槽。這個時期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問題來否定某個人、事、物。對這些進行瘋狂吐槽,只是想證明自己是個大人,有對事物評判的話語權,可以進行獨立思考。
3、 容易煩躁、發脾氣
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對情緒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因此他們的情緒也是起伏比較大、不穩定的。也許一件特別小的事也能讓他們大發雷霆,引燃心中的怒火。
4、家長說什么都成了嘮叨
由于對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來說,本身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就比較薄弱,父母的一些頂住只會讓他們覺得不耐煩,認為父母不信任自己。因為在他們眼里,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對于自己的事有自己的安排,家長干涉得越多,他們反而更反抗。
三、父母在孩子叛逆期時要如何與和孩子溝通
1、尊重孩子
不管孩子多大,作為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選擇和自主權,要尊重孩子的每一個選擇。只要不是違法犯罪,孩子的興趣愛好,倘若父母不贊同,也不能以家長的身份扼殺。并且在未經孩子的允許,不可以自私窺探孩子的隱私,并且也不能作為笑料與他人分享。
2、不打罵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尤其在青春叛逆期時,也許孩子因為不懂事會做出一些讓人生氣的事,在這時父母不要打罵孩子,盡量穩定住自己的情緒。否則在這個時期,父母與孩子之前的氛圍會越來越差。
3、理解孩子
由于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還小,不僅性格容易沖動,并且也容易受到身邊一些事物的影響,容易產生一些錯誤的思想,從而導致他們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因此,在父母發現孩子有這些舉動時,要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嘗試著去理解他們。
總之,對于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要細心引導,因為他們正處于一種矛盾的心理狀態。在這個時期,父母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要主動關心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