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不聽話怎么辦能揍么?能打么?
養孩子肯定是要用的,如果在女兒面前一定要保持權威,怕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僅是對女兒不好,而且有可能會讓女兒將來在婚姻里栽跟頭。
那么這個時候的“揍”只能說是不忍心了,而且能讓女兒養成良好的性格,日后長大以后會更有出息。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但是父母之所以選擇揍孩子,是因為在當下這個時代,人們在追求快樂,追求幸福的同時,也會面臨著很多的麻煩。
所以家長們如果想要通過揍孩子來教育孩子,那么就一定要掌握“度”,這樣才能讓孩子聽話。
1、適當進行“懲戒”
教育孩子,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懲戒是頻繁地進行,那就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了。
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制定出一個“懲戒計劃”,讓孩子明確什么時候可以適當的懲戒,什么時候必須要“懲戒”。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明白,犯錯不可怕,只要吸取教訓斥的話,以后改正就可以了,也能避免孩子犯錯。
但是這個“懲戒計劃”的內容就要提前和孩子打好“預防針”,教會孩子什么情況下可以“打”,什么情況下不能“打”。
為什么要這樣做?
因為“打”是人最原始的情緒,也是最原始本能的行為,孩子要什么時候才會有什么樣的行為?
如果出現了“打”這種行為,那是什么時候該打,什么時候不能打?
要把握好這個“度”。
第一,當孩子做出“越界”行為時,及時“止損”。
因為打孩子是在孩子行為層面的,當他只是想要“夠得著”,想要“做得更好”,只是想讓你給他更多支持和幫助。
就像是孩子跑步比賽前在拔掉一個短跑時,你在一旁鼓勵他,而不是大聲呵斥他跑得太快,最后只能眼睜睜一只腳抬著才能跑進前。
當孩子把球放下,告訴你其實他也并不想玩這個玩具,只是想要能看到他的努力和進步,別的小朋友夸他是跑得快、比賽厲害的。
這時候,我們要及時給到孩子具體的鼓勵和表揚,比如,你可以說:“這次雖然沒有拿到滿分,但你這段時間的努力,媽媽看到了,你一直在努力,我相信你的努力是有價值的?!?/p>
第五、不要有“我不會”的消極觀念,要盡量減少對孩子的期望。
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時,我們不要夸獎孩子聰明,而是夸獎孩子努力、認真、認真、仔細,以肯定為榮。
不要總是把“你真棒”掛在嘴邊,多表揚孩子付出的努力,多肯定孩子的努力,減少對孩子的負面評價。
用“我相信你”代替“你可以做到”,用“你能行”代替“你不行”。
當孩子犯錯時,要以信任為前提,對孩子的想法給予及時鼓勵和支持。
孩子取得成功時,多肯定他,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肯定。
3. 情緒體驗對孩子的重要性
一般情況下,小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很容易說出口傷害人的話。
而且情緒體驗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當孩子的情緒體驗對他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時,孩子就會有明顯的行為偏差。
比如:
家長帶著批評指責的語氣,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對孩子的情緒進行隨意評價。
而且語言表達能力很差,遇到不好的情緒時,還容易出現過激的行為。
而且孩子情緒產生的時候,不能理智思考,容易沖動,做出極端行為。
所以,家長應該耐心一點,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4. 不避諱疾忌,不能給孩子傳遞壞情緒
在孩子跟家長鬧情緒的時候,無論孩子怎么樣,都是暫時離開的,情緒是會隨著環境改變的。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做的是給孩子一個適應的時間,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不聽話”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