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老是沖動想打孩子,孩子反抗的是父母,還是父母?
6月9日,在在小區廣場上,一個小男孩和媽媽在走邊打地里沙子,引起不少人圍觀。
當時孩子邊玩邊叫喚著媽媽,媽媽卻不為所動,還和小男孩吵架。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時候媽媽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忍不住對孩子說了一句:
“我這是為你好,你怎么就這么不聽話,媽媽辛辛苦苦供你上學,你就這樣回報我不成!”
孩子瞬間哇的一聲哭了。
實際上,那位媽媽的本意并不是要批評孩子不聽話,而是想讓孩子明白媽媽的苦心,真正地關心愛護他。
而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大人的眼里他們更加的敏感,更加的需要父母的關愛,父母要成為孩子的堅強后盾,就不能一味的責備孩子,而是要給孩子滿滿的愛,溫柔的安撫他們。
就像當年林妙妙妙媽媽說的那樣:“你的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p>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一個女孩因為爸爸不給自己買玩具,而大發脾氣,在地上打滾,還將自己頭面部、小下巴全都磕到磕到了身上,著實嚇壞了旁邊的媽媽。
而爸爸不在身邊,男孩的媽媽以為孩子摔傷了,趕緊將其送往醫院,可是得到的結論卻是孩子的臉已經出現了腫塊,已經失明了。
作為父母,也不要因為孩子的不懂事就隨便給孩子貼上“熊孩子”的標簽,不管是孩子不聽話就對他們進行棍棒教育,只能讓孩子的身心受到限制而已。
打罵只會給孩子帶來兩種傷害,第一種傷害是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的性格變得內向、封閉、自卑,不敢與人交流,
長大后就會采取極端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
第二種傷害是會讓孩子變得內向,消極,社交能力明顯下降
這種傷害其實是最傷人的,是精神虐待,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還有可能會對孩子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1、會讓孩子變得內向
孩子的性格會發生變化,但是孩子的性格是可變的,如果家長總是刻意的去改變孩子的性格,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沒有主見,總是被人欺負。
這樣的性格會慢慢地被人們所影響,甚至會導致他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2、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缺陷
性格變得越來越差,不愿意去接觸外界新鮮事物,更不愿意去接觸人群,交際,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
當孩子因為焦慮而導致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給予引導,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看,或者是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幫助孩子緩解焦慮情緒,在慢慢的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的同時,也會給他們的內心留下一個非常美好的記憶。
3、讓孩子更加的自信
當孩子患上焦慮癥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記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緩解,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信,讓他們可以變得更加的自信。
如果孩子患上焦慮癥的話,家長就要積極的幫助孩子進行調整,慢慢的讓孩子從焦慮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千萬不要讓孩子的心理問題加重。
讓孩子多和陽光積極的人接觸,不要讓他們接觸到太多的負能量,孩子如果承受能力很差的話,會變得沒有自信,沒有擔當,遇事不敢表現自己,這樣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當孩子患上焦慮癥的時候,家長也要盡可能的去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關愛,慢慢的讓孩子走出焦慮癥的陰霾,當孩子真的走出焦慮癥的時候,他會變得更加的自信,也會更加的優秀。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于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