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媽媽生氣拍孩子屁股
有的媽媽在生氣的時候孩子不聽話,拍孩子屁股,這樣雖然不會讓孩子大哭大鬧,但是孩子并不會服從。孩子看到自己有被拍,自己也就會哭鬧,而孩子也可能會被孩子的這種行為左右。
一、什么是“打人”行為?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打人”行為是一種“暴力”行為,指用手指捏物體或者大聲尖叫,而行為又是一種“不雅”行為。
1、當孩子發(fā)生“打人”行為的時候
,孩子會先用嘴、用腳和手去打人。有些家長會說,“哎呦,你真沒禮貌”、“你打人”等話。
其實,孩子的“打人”行為是可以制止的,只是不能因此而制止。孩子一打人,家長就要及時安撫他,并且用語言告訴他“不可以打人”。
對于已經屢次打人行為的孩子,家長要堅定地說“不可以”,告訴他“不可以”“可以打人”,而不是說“不可以”。同時,家長要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理解,即對孩子的行為表示理解,然后引導他學會更好的行為,而不是打“欺凌”。
? 但凡是多次要求打人的孩子,家長要特別注意,在孩子出現(xiàn)打人行為時及時制止,千萬不要縱容,及時制止。
也不要說“不可以打人!”“不可以打人!”
如果說前兩者都沒有錯,那就讓孩子在一個有正向積極意義的環(huán)境下,讓孩子學會有積極行為。
4、別急著否定孩子,允許孩子去做“壞事”
接納,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重要方法。
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打人、踢人,就會忍不住去糾正孩子的行為,但在阻止孩子的過程中,會讓孩子感覺到憤怒又委屈,所以,這個時候就要讓孩子感受到,他有能力被理解,被尊重。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可以說“不”,讓孩子明白,我們不喜歡他的行為,是因為他有一些權利。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識別情緒,并且學會釋放情緒。
只有真正懂得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我們才能采取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讓孩子走出“不良行為”。
孩子為什么會“不良行為”?
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良行為”都是家長無意中破壞了孩子內心的“秩序”
的。比如,我們會無意間破壞了他的玩具擺放、物品的歸位等,其實這并不是他的不對,而是他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們要做的是,看到他不愿意做,而是采取合適的方式,讓他知道,如果做了,那自然會得到父母的諒解。
另一方面,我們要告訴孩子,任何行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比如,用餐不專心、睡得太晚、想要先玩玩具,等等。
這時候,我們要把關注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引導孩子主動學習上。而不是說,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知道,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做的越多,問題就會越少。只有我們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他去體驗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會思考,才會自己學會思考。
三、要想辦法激發(fā)孩子的內驅力,而不是讓他做出錯誤的選擇
1、 拓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可以和孩子開一個關于“為什么學習”的討論會,讓孩子帶著問題去學習,他會發(fā)現(xiàn),學習跟游戲是有界限的,如果學習跟游戲是沒有什么關系的,他更喜歡學習的感覺。
我們家長就可以借這個機會跟孩子一起探討如何提高孩子的認知邊界。
我們可以問孩子,那你覺得學習和游戲有什么區(qū)別?什么不同?讓孩子有一定的發(fā)言權,為自己負責。
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獨立思考,隨波逐流。
咱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一個他能發(fā)揮他興趣的未來方向,讓他學會對自己的未來負責,而不是逼著他去做一個唯唯諾諾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