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屬豬的孩子為什么不聽話?昨天,我們一家聚餐時,小孩子像往常一樣上桌吃飯,當個小菜品的時候,他有時還會把菜拿到自己面前,旁邊的父母就坐在旁邊,頭也不抬地看著他。
吃完飯后,他們就開始忙自己的事,爸爸則負責洗碗、刷碗、洗菜、倒垃圾……
孩子看到大人的動作忙碌了起來,就會由心底里想起大人的示范。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nèi)驅(qū)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diào)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小時候,他覺得大人的工作辛苦,都是不應該的,因此他也要對大人的工作更加負責。
到了上學的年齡,看到身邊的孩子都開始上學了,自己也要學,便有些許歡喜。
畢竟大多數(shù)家長會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人生,而自己,卻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夢想。
于是,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就陷入了兩個極端。
一味地讓孩子讀書,讀死書
知乎上看過很多一個問題:
“為什么如今的孩子,總是在疲于奔命,拼命讀書?”
下面一個回答,讓人心疼。
他說:
“我們辛苦勞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孩子掌握知識,將來有個好工作,有一個好收入。如果我們不讀書,沒有好的學歷,我們的后半輩子都無比地卑微。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行為和境界,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往往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和人生走向。
當父母都不愛讀書,不愛學習,整天玩手機的時候,孩子自然也就會厭學。
有些父母沒有親身示范,孩子就會厭學。
有些父母自己都是很難教孩子的,不讀書的時候,他們又怎么會有健康的心態(tài)?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榜樣。
只有父母自己都不愛讀書,怎么去教孩子愛讀書呢?
5
小時候有一次,媽媽帶我去鄰居家串門。
老二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大人們在旁邊聊天。
等老二開始看電視的時候,老二開始跑來纏著媽媽,媽媽不耐煩了,她就開始吼孩子,讓孩子趕快安靜下來。
老二看著媽媽的樣子也很害怕,兩只手緊緊抱著媽媽的腿,哭著說:“媽媽,我不想讀書了。”
無奈的老二坐在沙發(fā)上睡著了,看著老二手中的電視節(jié)目,不禁發(fā)出了一聲感嘆:“孩子是可憐的,媽媽都不愛讀書了,他當然更可憐了。”
聽到這個,媽媽頓時后悔了,她說:“我覺得他比我學習好,只是沒我督促他罷了。”
為什么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一個孩子,不愛學習,總是覺得生活無聊,應該怎樣才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呢?
答案是:學習,讓他能“爽”
。
那么,如何讓孩子能“爽”
呢?
讓他快樂。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快樂。
如果孩子一天都很疲倦,那就讓他先放松一會兒。
我們可以讓他參加一些有益的體育活動
,比如打籃球、打羽毛球、踢足球、游泳等。
不要跟孩子說“你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這些話沒有用,它就說“你要努力學習”。
但是孩子的注意力不會因為這些改變而變得更加集中。
更重要的是,他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把他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時間綁定在一起,他就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并且對自己的效率也不會有太多的負面的影響。
第3個建議: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這是《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的一句話,他說: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父母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你的言傳身教和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會在父母的言行舉止中,不斷學習和成長,成為一個合格的大人。
這一點,其實完全可以借鑒到身邊真實案例中。
某小學班主任張老師反映,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寫作業(yè)不認真,家長、老師稍微批評他一下,他就會感到很委屈,感到很委屈,不公平,這種情況下,他能好好學習嗎?
老師如果感受不到孩子的委屈,反而繼續(xù)批評孩子,那只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