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半孩子非常不聽話不配合,我該怎么辦呢?
今天我要分享一個方法,我身邊的鄰居是這樣做的:
每天下班回家,我叫孩子把玩具、書等拿回來,告訴他,“我們先把作業寫完,再玩,直到最后五分鐘,就可以玩玩具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還是拖拖拉拉,就是不愿意去,但是催促了兩次,孩子還是不停,越催越慢,甚至到最后還把書都丟在一邊,任你怎么催,都不管用。
你說孩子做事拖拉,但是他并沒有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性,是一種孩子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表現
其實很多孩子磨蹭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們對時間沒有概念。
有些時候孩子不是故意的,而是缺乏時間觀念,我們也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時間的寶貴。
比如,家長可以這樣說:
“你和媽媽現在去刷牙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出來玩沙子,沙子就成了寶寶最好的玩具,我們一起玩沙子好不好?”
這樣孩子就會有方向感,而且能清楚地知道,“時間到了,媽媽會提醒你,該去刷牙了。”
而不是直奔而去命令孩子趕緊抓緊刷牙、洗臉、穿衣服。
家長要明白,你在穿衣服上的催促,可以說:
“寶寶,我們要趕緊去刷牙,這好像前一天晚上睡得太晚了,因為我發現她還沒有刷牙呢!”
而不是說:“趕緊把這口水喝了吧,不然牙齒會不舒服的!”
這樣的指令比恐嚇威脅更有效,孩子照做了,而不是哭鬧著不愿去刷牙。
2. 學會妥協
有時孩子哭鬧,僅僅是因為他還沒有養成好習慣,比如不想吃水果、不想看動畫片等,家長一開始態度就很好,但當孩子看到家長心軟時,就會把吃水果、看動畫片或玩手機的時間作為籌碼,以滿足他的要求。
久而久之,當家長不答應他的要求時,他就會耍賴賴床,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立場,這是威脅家長的手段。
這時家長就需要及時糾正他的行為,避免他繼續哭鬧,養成不好的習慣。
3. 鼓勵他堅持
當孩子已經養成了刷牙的習慣后,家長可以適當鼓勵孩子堅持一下,比如說:“嗯,今天刷牙的時候,牙齒都是刷的,很好看哦!”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更愿意配合家長,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感到痛苦。
如果孩子堅持不刷牙,就可以用獎勵來促進孩子好習慣的養成。
比如,孩子不想刷牙,家長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不用罵人,委婉地說:“媽媽發現你今天自己刷牙了,比平時都刷得又快又好。”
第二步,鼓勵孩子多做幾次,讓孩子體驗一次成功的滋味,孩子會越來越愿意去做這件事。
比如:
孩子不愛刷牙,直接告訴孩子不刷牙就不準去幼兒園;
孩子總是把零食放到嘴巴里吃,發現零食很快就被孩子吃完了;
孩子不愿意刷牙,直接告訴孩子不刷牙就不出門;
孩子不好好吃飯,直接告訴孩子餓了就不吃了,讓孩子體驗一下沒有刷牙的后果。
這么做,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當然,這里說的自主性,并不是指孩子完全不需要父母的督促,而是指孩子自己能夠決定自己的事情。
比如:
當孩子吃飯時,父母可以問:“寶寶你吃完了飯碗里有沒有沙子?”
而不是說:“你這里有一只沙子。”
你可以說:“寶貝,我發現你今天有了很多玩具,今天媽媽幫你把它們都收起來了,你覺得玩具小熊干得好不好?”
另外,你還可以說:“這個玩具小熊干得很不錯哦,是不是?我發現它的顏色和媽媽給它買的顏色是不一樣呢?”
當孩子在跟你分享他的所見所聞時,請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跟你分享,而不是生硬地打斷。
當你看到孩子的分享時,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