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孩子不聽話用古語怎么教育?請大家注意!
孩子不聽話,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小齡的孩子正處于三周歲,剛剛兩歲,我們剛開始是順著他的意愿走的,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就要鬧,是一種不聽話的“不聽話”行為,我們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具體原因,只好采取錯誤的方法來對待,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如何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及排泄自己的情緒。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著作中提出,自我決定理論是一個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是有規律的,當孩子自我意識發展時,他們會感到很自豪,不想讓別人覺得他很“沒骨頭”,也不想被別人說棄。
此時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是非常強烈的,他們開始懂得“我是我自己”,不喜歡被人管著,追求自我,不喜歡被人指揮。這時候,我們就要及時發現,并進行適當引導,讓孩子在規則的約束中成長。
其實孩子叛逆本身并不是什么洪水猛獸,父母了解到這一點,理解孩子,給孩子柔和的引導,就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讓孩子安全度過叛逆期。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頭疼的“小惡魔”。凡事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睡”“吃飯”“不吃”“叫阿姨”“不叫”“不阿姨”,你讓他干什么,他總是說“不”。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么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范圍內的,然后很嚴肅地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沖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范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說,如果你總是這樣跟孩子說話,那么孩子會聽你的話嗎?時間長了,孩子還能聽你的話嗎?
所以,多用“選擇法”。
比如,不要總是跟孩子說:“你可以在那里玩玩具,媽媽在那里陪你玩玩具。”這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4、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能夠理解你的感受。這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講道理。
“乖,把玩具收拾了,回去睡覺”、“現在不可以這樣做。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1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