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孩子不聽話學校了,學校的那些新鮮事已經蕩然無存,家里吵鬧聲一片,網吧事件,班主任家人的無奈,成績的下降,作業的繁復,都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厭學情緒隨之出現,還要手機,喝酒,打架……你能想象嗎?這就是我兒子現在的生活嗎?
最近兩年,孩子的情緒不好了,經常動不動就大哭,歇斯底里,我以為只是情緒的發泄,過幾天就好了,后來,他突然變得好強,說什么都要聽,我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現在他居然在家里跑來跑去,有時候還會摔倒。
我看著一個四歲的孩子每天早上在床上滾來滾去,怎么叫都不肯去上學,我和她的媽媽都快崩潰了,媽媽每天在家里照顧他,這孩子就這樣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樣的孩子我們真的很擔心,也經常會被焦慮的家長帶著去醫院找心理醫生。
其實焦慮并不是壞事,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種正常的情緒,說明我們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產生了對于危險的懼怕情緒,大部分人都有過這種情緒。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
在去年六月份熱播的《小歡喜》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英子的媽媽在知道自己英子考了第二名之后,對英子說:“你這次考了第三名,爸爸媽媽就帶你去看電影。”
結果英子真的去看了,她還說:“你太粗心了,爸爸媽媽都沒考上北大清華,我沒考上。”
孩子心里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我就是個笨蛋,就是個無用的人,爸爸媽媽都不愛我了。”
結果英子真的去電影院看了,她還擔心呢,害怕爸爸媽媽真的會不要自己了。
可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是天生的,父母的信任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同時也會給孩子帶來信心。
信任是相互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要從信任感開始建立,信任對孩子來說,比信任任何人都重要。
信任,是一個家庭里的人,對孩子的精神長相絕對不陌生。
如果父母不信任孩子,那孩子的人生和內心世界,就只能是空落落一塌糊涂。
無論如何,從現在開始,收起你的“不信任”,別再讓孩子感到恐懼怕了。
有關心理學家說: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焦慮、擔憂的時候,孩子也會感受到。當父母對孩子不信任、不信任的時候,孩子也很難信任父母。
信任,是家庭關系的潤滑劑,破壞了信任危機,讓家庭關系失衡。
而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人生的基石。
我們要和孩子一起成長,不僅僅是面對孩子,更是面對自己。
當孩子對我們不信任時,他就會高估困難,低估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踩踏步。
而當我們把孩子定義成自己,把自己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就會減少對他們的控制。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用父母的權威來壓制孩子,逼迫孩子聽話,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愿去做,卻忘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獨立的空間。
小時候,孩子依賴于父母,長大后孩子需要獨立。
孩子身上的成長因素,就是父母的遺傳。
父母的性格影響孩子的成長,孩子的行為也會跟著父母的行為方式,變成什么樣的人。
因此,想要培養一個性格好、頭腦清醒的孩子,父母就要好好學習如何去了解孩子,學習如何教育孩子。
只有父母學習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
– END –
本文作者:【美】安妮,生活家,家有小寶一枚,家有兩寶,自由撰稿人,專注個人成長和婚姻家庭教育,希望通過文字,托起一縷陽光,帶給更多的人愛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