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家里有這樣一個“頑猴”,會不聽話,我該怎么辦?
其實這是一個常見的“中國式家庭”。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我爸媽都去上班,只有我的吃喝拉撒需要照顧。”
“我爸媽我媽媽總是板著臉。我做什么他們都不會反對,但是我可是個好孩子。”
“我的爸爸一直對我很好,我上學放學也都是爸爸接送。”
當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寫作業(yè)、愛頂嘴時,能夠見得,很多家長都會產生“憑什么我的孩子要聽你的,我都是為你好”的想法。
但是,當我們被人刻意壓制住的時候,就很難改變自己。
孩子也會在我們的高壓政策之下變得越來越叛逆,最終“以暴制暴”,變成了“被孩子牽著鼻子走”的人。
那么,父母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自我”成長呢?
1、 尊重孩子,減少控制
還有一部分孩子,他們性格上可能會變得更加倔強,只要父母一批評,就會出現(xiàn)頂嘴的情況。
前陣子我家住在寧波,鄰居家有個剛上一年級的女兒,平時周末她和老公都要加班加點,想讓女兒能早點回家放松一下。
但女兒總是要和他們“談判”,就連晚飯的時候,他們也會心疼孩子。
因為媽媽覺得女兒是需要休息的,如果她能把事情做好,就能多看一會電視。
沒想到,女兒會在周末的時候提出這個要求,表示他們也不能玩手機,要好好吃飯,并且自己也要把作業(yè)做完。
媽媽表示,這個要求確實有點過分,對于孩子來說確實很難,畢竟時間是自己的,所以才會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放松的條件。
沒想到的是,這對于本身還算不上自律的女兒來說,簡直就是“奢望”。
盡管如此,這位媽媽還是無法忍受孩子拖拉磨蹭。
在媽媽的嚴格要求下,孩子也很少有自己的娛樂時間,晚上回到家也不會將自己的時間花費掉,甚至還會用更多的時間來學習。
正是因為父母的嚴格要求,所以孩子才會逐漸養(yǎng)成了自己制定計劃的習慣。
只要有了自主安排的時間,孩子也會變得更加自覺。
而這種習慣和態(tài)度,不僅對孩子未來,更是受益匪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律,是十分重要的。
他律之所以被稱為“自律”,其實就是自律之于孩子的成長。
作者的女兒小白之所以表現(xiàn)出對自己行為的自律,就是因為在小白看來,自己每天放學回家之后,都會自覺地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整天都是在學習,根本就沒有一點空閑時間去跟父母一起玩耍。
而在她的潛意識里,她一直保持著自己在這里,甚至還想要變得更加自律。
那么,對于小學生來說,自律就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和引導。
當他們明白了這一點之后,其實就會自覺主動地去學習了。
而這種自律的行為,在小白爸爸的心中就可以這樣實現(xiàn)了。
爸爸每天下班之后,小白都會主動的拿起手機,爸爸媽媽看到了之后,便夸獎孩子,你真棒,能夠主動學習,將來你也會在學習中找到好方法。
可是這種獎勵對于小白來說,就有點小題大做了。
因為孩子平時生活中,缺乏必要的自信,所以他總是羞于行動,慢慢的他也就沒有辦法克服困難。
如果家長獎勵孩子,也都是在孩子完成的過程中進行的,這樣會讓孩子的注意力變得更集中。
而那些有時候是孩子自主決定要做什么事情,而父母可以在一旁監(jiān)督,幫他做到更好。
其次,孩子需要的是成功的體驗,而不是失敗的結果。
家長們通常對孩子的教育看做是“結果”,讓孩子去獲得成功的體驗。
而一旦孩子失敗了,孩子會感到失落感。
時間長了,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喪失。
以后的生活中,孩子往往不愿意做出決定,甚至是做出一些錯誤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