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不聽話特別叛逆,特別是青春期叛逆,好像只要父母親的要求跟他們唱反調,孩子就會讓父母苦惱和抓狂。最近在河南衛視播出的《小歡喜》中,有一幕我很有感觸。劇中陶虹飾演的媽媽宋倩對女兒喬英子說的話是這樣的:“你不愿意去,媽媽很理解。你可以跟我說,我愿意讓你做什么,你愿意的就做什么。”英子害怕媽媽發脾氣,卻不承認自己真的不喜歡這樣。
而英子媽媽宋倩對女兒的行為又非常不滿,“我辛辛苦苦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學,你不好好上學,對得起誰?”宋倩的控制欲就像一把枷鎖,一直縈繞在英子的心頭。她喜歡她所說的一切,英子想逃離都沒機會了。宋倩也終于實現了自我價值,英子想逃離,想逃離的途徑就是擺爛。
當英子情緒崩潰的時候,她向女兒征詢:“你能不能告訴媽媽你內心的想法,媽媽也很痛苦。但是媽媽也想和你說,你難過時就告訴媽媽,我也難過。”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得到女兒的答復,宋倩才稍微平復了自己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其實,孩子只是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告訴父母,他們需要被傾聽和理解。當孩子的內心被理解時,他們的抵觸情緒就會減少許多,相反,如果父母總是強硬地要求孩子聽話,那么孩子的反抗情緒就會更加強烈。
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要清楚自己的態度,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避免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適當的妥協,孩子才會更加獨立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總是希望能夠在父母面前能夠有絕對的話語權,當孩子總是處于被動時,孩子的獨立意識就會越來越強。父母也就失去了對孩子適當的控制權,孩子就會慢慢地放棄自己的主見。
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所以,父母可以適當的讓孩子獨立,但是也要把握好原則。父母如果總是妥協,孩子會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孩子的情緒也會變得更加暴躁,從而可能會影響到親子之間的感情。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應該怎么做?
1、不要過分地寵愛孩子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脾氣,當孩子長大之后,父母也會變得更加的寵溺,只要孩子在事情上稍微“不順意”就會出現大哭大鬧的情況。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的制止孩子,對于孩子想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去做,如果孩子在做事情之前,父母要告訴孩子,而不是去批評孩子。
2、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
有的時候,父母的壓迫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感覺到了壓力,當孩子處于這種壓力之下,很可能會表現出對父母的叛逆。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孩子去變得更加的輕松一些,不要把所有的情緒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否則孩子真的會出現心理問題。
3、不要太注重孩子的成績
在很多父母看來,成績很重要,就會讓孩子的生活變得很忙碌,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有時間還要進行課外活動,
可是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孩子成長中的"壓力",只會讓孩子對于成績的重視程度加深。
三、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孩子成績的好壞不僅僅只是個人努力的結果,還有可能會對于他們其他方面產生影響,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考慮孩子的壓力,要給孩子留出適當的放松的空間,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讓孩子自己發現學習的樂趣,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考第一,第一名永遠都是少數。
4、不要吝嗇于夸獎
在孩子的學習方面不要吝嗇于夸獎,無論多么優秀的孩子,在面對父母的夸獎時,總是會有種內心的抵觸,總是認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于是就會想方設法的去掩飾自己的不足,但其實這種做法是害怕孩子被夸獎的,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優秀的,所以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家長的夸獎,他們也會很失落,因此會刻意的去做一些父母不喜歡的事情,從而讓孩子變得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