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后孩子不聽話怎么教育
我家孩子不到兩歲,有一天帶孩子去樓下小區公園玩,他很興奮,但是,一到樓下就很不高興。
我想和他好好說話,但他就是不高興,一直在那里蹦蹦跳跳,怎么說都不聽。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最后,我想了一個辦法,和孩子玩起了“躲貓貓”游戲。
我抱起孩子,把他扔到一個小角落里,然后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腦袋,慢慢地和他說“我在這里。”
等孩子情緒稍微穩定后,我找了個地方和他玩躲貓貓游戲,“在這里,你總是能找到一個,回來找我。”
然后,我在門口的方形隧道里,找到一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孩子,抱著他,將他舉高高在上,輕輕地搖著。孩子得到了我的擁抱,還在那里玩的不亦樂乎。
我一直抱著他,但他仍然不開心,而且很快就向我傾斜身子,向我的懷抱深處望去。
這一幕像極了我一直視線上的他,一直跟在我身后,不知道他是從哪里探視我的孩子。
我一直低著頭,將目光注視在他身上,很難看出他是不是真的。
然后,我帶著他和媽媽的“媽媽”離開了,他大哭了一場。
慶幸的是,后來他不哭了,而且,他沒有哭。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哭,雖然是孩子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但卻是這種方式的嚴重不足,反而耽誤了孩子的未來。
其實,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比如,孩子因為和同伴鬧脾氣,就撕扯著同伴衣服上衣的紐扣,甚至在學校門口大喊大叫,不僅破壞了同伴的友誼,還對別人造成了傷害。
為了不傷別人的自尊,即使不喜歡同伴,也只能通過哭喊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的行為和別人不一樣,或者被別人誤會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
那么,如果孩子的行為和別人的不一樣呢?
您不妨嘗試以下幾點,以自家孩子為例,看看自家孩子屬于哪種情況。
1.自我關愛有錯
有的孩子雖然哭鬧是想要一個人陪伴,但是由于沒有得到父母的回應,就會選擇哭鬧發泄自己的情緒。比如遇到好玩的事情想要一個人一起玩,如果家長沒有適時引導,他可能就會覺得哭鬧也沒有用。
當家長不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粗暴地打罵孩子,或者干脆拒絕孩子的要求,這樣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當孩子在家長的行為中有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加以引導,而不是去阻止。
2.家長要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去幫助孩子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理解和接納孩子,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很難處理的。
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了解事情的原委,理解孩子的情緒,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
對于有些倔強的孩子來說,家長就是要控制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就不能幫助孩子。
但是對于有些倔強的孩子來說,家長就是要控制他,幫助他在這個特殊時期內完成一件事情,以此類推,讓孩子在這個特殊時期內完成一件事情,以此類推。
同時對于有些性格比較倔強的孩子來說,家長也要懂得因勢利導,適當的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渡過這個特殊時期。
我是甜甜,一位職場媽媽,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育兒知識,希望大家在育兒的道路上少走彎路,關注我,了解育兒知識,陪伴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