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孩子不聽話被挨打了,打完家長悔不悔改,打完家長悔不悔改,打完后家長還很悔悟,打完后家長心滿意足,下次繼續挨打。如果再打一頓,家長悔不改,那么打完家長后悔。
這個案例,讓我想到了一個道理,很多家長都愿意說自己當年都挨打經歷過的事,因為有太多的父母,以自己當年的經歷來說,根本就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受苦。而且從古至今,無論是哪個年代,都有一個"過來人"的角色。
打孩子,也是為了讓孩子明白父母打他的原因,他以后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只有被打過的孩子,才知道自己錯了,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才能改掉錯誤,更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2、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好孩子
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后,都是一頓痛打,
殊不知,孩子內心的痛,大部分都是因為父母打的過頭而造成的。
當父母痛打的時候,孩子為了讓父母明白自己的錯誤,可能會下意識的跟父母說,我下次一定會注意。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行,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有時候孩子是無意中的謊言,還被父母打一頓,這就更加強化了孩子的說謊行為,讓孩子覺得說謊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3、懲罰孩子的最佳時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
當孩子犯錯后,家長不要責罵孩子,更不要打孩子,應該帶著孩子和善的去教育。
當孩子下次依舊會犯同樣的錯誤時,父母不要懲罰孩子,而是要讓孩子知錯在哪里,讓孩子知錯能改就能改,難能改的是錯誤,避免孩子養成不想改的毛病。
二、發現孩子說謊,家長應該怎么做?
1、對孩子的錯誤不責罵。
當發現孩子犯錯誤后,父母要及時的反思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訓斥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錯誤。當孩子出現錯誤后,家長應該及時的糾正,并且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2、對孩子保持耐心。
當孩子犯了錯誤,父母要對孩子保持耐心,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要對孩子保持耐心,對孩子保持耐心,慢慢的糾正孩子的錯誤。
3、如果孩子撒謊,父母不要對孩子進行懲罰。
當孩子撒謊時,父母不要懲罰孩子,而是要進行教育,懲罰的方法很多種,但是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說用心理學上的“南風效應”來幫助孩子。
“南風效應”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中森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行人覺得很暖和,便開始解開衣服。
結果行人覺得很冷,便把大衣裹得更緊;而南風徐徐吹出暖風,行人覺得很暖和,便解開了大衣。
“南風效應”告訴我們,溫暖勝于嚴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帶有侮辱性,要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諷刺挖苦嘲弄,要學會正面激勵。
鼓勵孩子自立自強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他們把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人分成兩組,一組是經常被夸獎的孩子,另一組是經常被打擊和否定的孩子。
結果調查發現,經常被夸獎的孩子,大多有自卑心理,會變得自卑感。
因此,父母要經常夸獎孩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3. 不要對孩子漠不關心
經常被夸獎的孩子,性格往往都比較活潑開朗,積極向上,且敢于挑戰新鮮事物,而且更樂于助人為樂,因此,當孩子被父母夸獎時,父母一定不要忘了對孩子許諾,并且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父母對孩子的鼓勵,既是為了讓孩子更加自信,也是為了讓孩子的身心健康。
正如上面所說,如果孩子具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學會了恰當的自我調節,那么他們在性格上的缺陷往往都會慢慢消失,而自信心則會慢慢的鞏固,日后會很大程度地回歸到他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