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歲多老是哭不聽話怎么辦?要不要堅持送老來照顧呢?
孩子三歲了,開始不喜歡看電視,看動畫片的時候,不要再奶奶來,一定要看著,不然就一直哭鬧。
家里老人說,這孩子怎么這樣啊,都快兩歲了,還沒有過這個階段。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其實,孩子從出生到三歲,每一次的哭鬧都是在向父母發出信號,渴望父母把自己當成獨立的人,可以依賴。
但父母還是會給孩子很多的貼上“不懂事”“不乖”“不高興”的標簽,然后用嚴格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這時,父母就會產生焦慮,各種各樣的擔心,各種各樣的擔心,如果不這樣的話,以后孩子就會漸漸習慣性的對他人產生厭惡,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被無視的。
那些對孩子要求嚴格、做事情做得特別好的父母,是因為他們明白,如果做得不夠好,自己做的不夠好,孩子會感覺到自卑,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好,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因為他們不能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因為做的不夠好。
第三, 我們總是說“聰明的孩子更聰明”,而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聰明的孩子更適合學編程,畢竟編程能夠把題目給嚴謹的知識點出來,而且現在的一些難題都是在“偽裝”著,能夠讓孩子自己去探究的,只是通過測試的方式和孩子討論的方式,從而讓孩子對這些題目產生依賴性,變成了依賴。
你說,編程對孩子有多大作用?
其實編程對孩子的好處在于開發智力,孩子通過學習掌握了相關知識,思維能力,獨立能力,表達能力等,這對于孩子將來是有幫助的。
但是在孩子本身能力方面,興趣愛好,自控能力,感恩之心都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沒有一個方向感,那么孩子不會去努力學習,不懂得感恩,總是喜歡偷懶,也會影響學習成績。
如果孩子本身就是不喜歡學習,因為他們的成績太差了,這個時候父母就會說:"你真笨!"
那么當孩子真的表現不好的時候,父母該怎么辦呢?
1、 不打不罵
"這是父母的錯!"這是父母的錯!
孩子們總是喜歡說:"你做錯了,就要打,不然就得挨揍!"
在父母看來,打孩子是件小事,能起到一時的教育效果,可是父母的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夠解決問題,反而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都覺得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長期的打罵孩子,反而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甚至變得暴力。
2、 不講道理
雖然父母有時候會很生氣,但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這種發脾氣的方式并不會讓孩子學會如何和家長相處,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會導致孩子未來的人生出現很多的問題。
所以說,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孩子有時候難免會犯錯,如果只是一味的打罵孩子,就會讓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對于父母的打罵,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所以說,打罵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是一種傷害,會讓孩子有恐懼感,從而變得更加懦弱,教育得不到應該掌握的分寸,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
3、 想發泄情緒
每個人都有壓力,當孩子內心被父母打罵時,會有很多不良的情緒產生,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情緒,父母如果沒有意識到,就沒有及時的疏導,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孩子眼中,父母也是十分糟糕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要做一個合格的引路人,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并且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
4、學會鼓勵孩子
孩子每次考試前都會有焦慮,害怕自己會被別人超過,害怕自己不能考上重點高中等等,而這些在父母看來就是天大的事情,父母都會對孩子說:“相信你會考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