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老是玩手機,很多父母都會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孩子不聽,該怎么辦?有的父母會用懲罰的方式,“棍棒教育”出來的孩子少的多,孩子的問題少的多,這樣的結果呢?孩子是越管越叛逆,跟父母的矛盾沖突也越來越大,出現厭學、逃學、離家出走甚至更嚴重的問題。父母管得越緊,孩子越不聽,父母對孩子越冷漠,越漠不關心,孩子叛逆的越嚴重,父母也變得越焦慮。
青春期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這個時候孩子喜歡和父母對著干,孩子不是真的那么壞,而是父母控制得太過緊。他不希望孩子那樣,所以對孩子事無巨細地操持著,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孩子會越是跟父母反著來,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就更不愿意跟父母說話。
好的溝通,一定是雙贏的,如果以前是我催促、嘮叨、命令甚至打罵,孩子都特別抵觸,根本聽不進去,我說的孩子都聽不進去。我的心情好像也被壓榨、被焦慮和恐懼裹挾著,孩子還要順從、要順從、要配合。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現在孩子休學在家,每天最多的時間就是上網課、玩游戲,幾乎沒有一點時間聽父母的話,只有自己按時按質完成作業、完成父母定下的學習任務,才能和家人一起吃飯、聊天。
好的溝通方式往往是:
1. 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
2. 明確孩子的界限,懂得尊重他
3. 了解孩子的需求,利用同理心的方法來滿足
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我一直遵循著“傾聽、共鳴、尊重、接納、陪伴”這幾個原則,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需要父母花時間來掌握方法,才能真正做到運用。
希望父母的辛苦付出,能被孩子認可,做到有效陪伴。
第一步,少命令,多表達
尊重孩子的想法,認真對待孩子的提議,不要強制要求孩子。比如:
“你想晚飯后出去玩?還是半小時?”
“你想晚飯后去公園玩?還是現在做作業?”
“你想晚飯后開始做作業?還是現在先做完作業?”
用詢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思考、選擇,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其實就是一種有效陪伴。
等孩子做完作業,父母再來詢問和問,有助于培養孩子自我思考和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
學會適當放手,給予孩子表達和表達的機會
1歲之前,孩子是一個完全依賴于父母的小綿羊,家長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他們的心。
作為父母,要學會適當放手,給予孩子更多的自我成長空間,減少對孩子的控制。
2歲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識慢慢蘇醒,想要探索世界,此時,父母的重要作用就發揮出來了。
這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好孩子的問題,而不是滿足他們的需求。
首先,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價值取向。
好的家長,都是不動聲色的擺渡人,而讓孩子感到安全的地方,就是父母的肩膀。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正是給予支持的時候。
這份支持,會成為孩子自信的助推器,讓孩子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才能夠勇敢地往前走,翻過自己的山。
讓孩子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而不是成為父母的附庸
著名物理學家蒂凡尼·桑德拉博士說:
“人生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比賽,上陣殺敵,才能不負韶華,不留遺憾。”
每個孩子的一生,都需要自己的向導,而我們,就是他們的導航,他們要做的事情,是在每一次的嘗試中掌握自己的命運,“手握大權,過好每一天”。
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但你卻要讓今天緊緊抓住明天不放,去挑選人生的風帆。
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理想,實現理想,它像是腳踏實地的水到渠成,一步一步一步的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