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讀哪三本書好?讀書會讓父母知道自己的“話語權”在哪里?有了這些“話語權”,當然對孩子好了。
但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聽話呢?我的理解是:父母說得對,孩子就得聽話。
“小時候,我媽告訴我,‘家里的墻壁不能翻出來了’,為了不讓我和弟弟受委屈,我裝作不知道,實際上已經偷偷攢了些錢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老兩口說,小時候,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吃虧,他們兩個不知該怎么給孩子說“不”,高中也開始住校,想著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
不過,到了初中,老兩口對孩子的要求,也變得更嚴格起來,在家的時間變成了“打游戲”,只要家里管得嚴,他就能玩一上午游戲。老兩口雖然覺得很心疼孩子,但有時候真的沒辦法,于是,只好硬著頭皮去上班。
“工作久了,好不容易閑下來,就覺得我們是為了賺錢,才把孩子送進來的。”
小時候,小文的父母會給他買最好的衣服、玩具,給他最好的手機,報很多興趣班,但小文的成績還是最差。父母覺得小文的自制力不夠,總是忍不住對小文一頓臭罵。小文聽了后,十分委屈,但是,還是忍不住對父母破口大罵。
可是他并沒有因為父母的這種打罵而發脾氣,反而慢慢的變得懂事了,只要父母一打罵他,他就躲開父母。
久而久之,小文變得越來越叛逆,變得脾氣越來越暴躁,而且經常會跟父母吵架,甚至是跟父母動手。他的父母都以為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于是帶著他來到了濟南的一家戒網癮學校,但是這家學校的老師卻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是責罵他,讓他無法忍受。
在來龍去脈的時候,老師告訴小文父母,小文的表現與學校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而小文的表現,也讓父母非常不高興,才會被學校的老師找到。
小文的父母心中的疑惑終于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上暴露了,而且小文的父母認為自己孩子還是太內向,不愛說話,所以一直把他當做小孩子看待,所以才會被同學欺負,把他當成了出氣筒。小文父母也曾多次跟老師溝通,但是雙方都沒能把小文的情況告訴老師,而且孩子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喜歡與老師接觸。
02、父母錯誤的管教方式,讓孩子自卑
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多,除了學習,有很多課余時間都被父母占用了,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陪伴,真的是讓孩子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這種“為你好”的控制欲下,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不愿意表達自己,更不會表達自己,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所以這對孩子的性格是一種傷害,讓孩子變得自卑,越來越內向,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父母給孩子“愛”,不等于“管”,父母要懂得這4個關鍵詞,“管”才能“管”
1、有原則的不給孩子“愛”
有原則的愛,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有原則的,有底線的不給孩子“立規矩”,這個過程中要做到有原則,但要把握好度。
正確的原則就是要有原則,要“和善而堅定”。比如父母覺得孩子老是玩兒手機,是不想學習,所以孩子厭學,那就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的規則,學習是孩子的事,玩手機是孩子的事,學習的事,家長都要管,甚至不能說,你不讓我玩,我就不學習。這樣的做法不但起不到任何幫助孩子,還會起到反作用,只會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孩子可能會和父母越來越疏遠。
所以,要先確保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安排固定的學習時間。比如,學習前先完成所有的課程安排,剩下的時間就讓孩子放松一下,在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下,孩子心情會更好,學習效率更高。
孩子開始愿意學習了,那么父母的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