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說不聽話、太不聽話、太不聽話,實際上是一種行為習慣上的表現。
有些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變得很乖巧,可是在需要別人提醒的時候,他卻會采取一種毫不在乎的態度,這樣的孩子在很多父母眼中就是叛逆的孩子。
實際上并不是孩子變叛逆,而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題記
有時候,父母的說話態度決定了孩子是否能夠聽話。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陳銘任性的兒子和媽媽,面對媽媽的批評與批評,兩個孩子都表現得非常激動。
陳銘先是表示自己和媽媽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媽媽是孩子的權威,后來更是直言不諱的表示自己和媽媽是不平等的關系,而且自己每次在犯錯誤的時候,陳銘都會認為自己的媽媽是不講理的。
然后說:"媽媽這個事情,已經告訴我了,我以后一定不會和他們商量,如果他們現在不同意,我絕對不會把他們的秘密弄進去。"
可見,家長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作為家長,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和孩子相處,耐心的去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正確的去幫助他們,而不是一味的去打罵孩子。
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更加正確的教育方式。
除此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像上面的家長們說的那樣,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太過多的去抱怨,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一些消極的話,更不能在孩子面前對妻子做出一個攻擊性的形象。
這樣一來,孩子受到的傷害就會越來越大,甚至于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越發怯懦,與人相處的時候更加害怕。
那么當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時候,父母該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呢?
1.多鼓勵孩子
父母如果對孩子的要求過高,而孩子又不愿意去做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多鼓勵孩子。
可以這樣說,你看,如果你能夠正確地完成每一個目標,你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只要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你注意正確的地方,不斷地鼓勵孩子,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朝著你希望的方向去努力。
2.給孩子更多的關懷
很多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你是不是在裝病,這對于他們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孩子生病了,父母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子地去幫孩子,但是這樣做只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不愿意。
所以,想要解決孩子的“裝病”問題,父母就要學會給孩子多一些的關心和愛,只有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才會逐漸的感覺自己是被愛著的,而這也會幫助孩子從心底慢慢的去接納自己,那么孩子內心的病就會慢慢好轉。
3.多和孩子聊天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是有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這其實也是一種骨子里的不講理,也是一種固執。
我們可以選擇多和孩子交流,傾聽他的內心想法,也可以選擇讓孩子自己體會自己選擇的后果,讓孩子在自我的空間里成長。
孩子如果不喜歡我們,自然也不會告訴我們,所以當孩子裝病生病時,父母不必太過于擔心,更不用去打罵孩子,畢竟孩子的內心是很敏感的,他們不喜歡被人欺騙,他們也不喜歡被父母欺騙。
孩子裝病生病,也有很多原因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
當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的時候,孩子會受到父母的情緒影響,也會養成說謊的習慣。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裝病生病,可以給孩子一些請求,可以選擇讓孩子的要求得到滿足,孩子也就不會去說謊了。
2.孩子的模仿
父母平時應該多觀察孩子,發現孩子是否有說謊的現象,尤其是在孩子生病之后,如果有一個說謊的人,孩子肯定會成為一個說謊的人,所以孩子平時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如果發現孩子經常生病,或者說有某方面的疾病,父母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3.對孩子要多點理解
父母在發現孩子說謊時,應該要多點理解,讓孩子少一點責備,多一點點批評,這樣孩子就不會成為一個謊言的奴隸了。父母應該去理解孩子,并且尊重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再用謊言來逃避懲罰。
孩子說謊是為了達到目的
3.給孩子制定規則
父母平時應該給孩子制定一個明確的規則,讓孩子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規則的人。這樣父母可以給孩子從小就建立一個規矩,讓孩子在長大之后能夠有一個獨立的思想,有更好的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的能力。
父母的教育在孩子身上是沒有辦法重來,但是父母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的教育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父母付出極大的耐心和努力,父母也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給予幫助,一起配合默契定規則。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只有不斷地改正,孩子才不會犯下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同時也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