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可以沒收玩具,但是沒收玩具不可以。
孩子不聽話可以沒收玩具,但是沒收了玩具卻不可以。
我們要管理好孩子的行為,不可以沒收孩子的玩具。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那什么是正確的懲罰?什么是正確的懲罰?懲罰是有效但是過于頻繁,
教育得不到有效的發展。
不正確的懲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可能比父母想象中要大得多,甚至危害到整個家庭。
01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
不及時有效的懲罰,對孩子的傷害卻是不可逆轉的,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暫時服從,但是對父母失去信心,性格變得叛逆,難以管教。
02
懲罰會讓孩子“學壞”
懲罰對孩子的傷害不亞于語言暴力,很多父母用語言暴力去懲罰孩子,就像是一記狠狠的烙印,讓孩子長記性,從此不再犯錯,殊不知,這樣的懲罰只會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
02
無休止的指責
孩子犯了錯,很多家長都會這樣教育孩子:“你看你總是犯錯,以后要小心些,你永遠都是錯上加錯。”
父母總是將孩子犯錯的原因歸結到“性格內向”,覺得孩子被打罵、被打了,就是“壞孩子”。
但其實,這種做法是最愚蠢的。
心理學研究發現,長時間被打罵的孩子,性格上會變得內向、自卑、孤僻,凡事急于求成,很難適應社會的要求。
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多變,內心十分敏感脆弱。如果沒有人引導,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沖動行事,對他人造成傷害。
02
有哪些“青春期”的孩子更易怒、更易暴躁?
1.父母要理解孩子
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特別調皮,愛哭,動不動就發脾氣,他們很喜歡把家里搞得一團糟。
其實,只是我們常常以大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但孩子卻不這樣認為。
如果我們說:“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孩子可能就不會這么認為;如果我們說:“你這樣做,媽媽很不開心”,孩子可能就會這么認為。
因此,要多理解孩子,多給他們說“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孩子就會更容易接受你說的話。
2.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孩子在一天中會經歷很多事情,不是每件事都能順利地被接納,被理解。
如果他們的情緒被父母看到了,被認可了,就會更容易去做下一件事。
比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打人,父母可以給他一個建議:“我覺得你應該怎么做?”
“你是想要爸爸幫你做什么?還是想要你的玩具?”
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你想要這個玩具嗎?還是這個玩具對嗎?”
這樣做的目的,除了讓孩子更加了解我們大人的想法,也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
3、讓孩子學會和不同類型的人交流
除了社交問題,我們還可以讓孩子學會一些應對問題的方式,讓他變得更加的優秀。
當我們了解了這些孩子,就會發現其實他們的性格也會變得更加的開朗一些。
所以我們可以把這種方式稱為交際能力。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提升孩子的交際能力,讓孩子慢慢的變得自信起來。
如果孩子擁有了這些能力之后,那么他就會變得更加的優秀。
3、學會理解他人
交際能力也是一樣,我們在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對方的想法,還要考慮別人對自己的想法。
這樣就可以讓對方愿意去接受,這樣他就能夠把事情往好的方向去做。
如果他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想法,那么就可以適當的反駁他人的想法。
除此之外,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去減少一些自己的語氣與肢體語言。
這樣一來,我們的孩子就可以變得比較懂事,不會因為自己的撒嬌就可以逃避,也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加的有擔當。
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么我們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他,讓他們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改變,
而這也正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一個重要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