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懶又不聽話視頻APP關閉了,孩子反而開始頻繁地看電視。
因為沒有良好的作息規律,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也受到了影響,經常被氣得進醫院。
沒想到孩子的免疫力真的好,很快就恢復了,孩子現在就是個天使。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這幾個視頻看過之后,真的很感動。
父母用看熱鬧的心態看待一件事情,會感化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是你的事,但是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就會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慢慢轉變成為這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父母的言行,時時刻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行為;
父母的觀念,會影響孩子的觀念;
父母的生活態度,會影響孩子的行為;
父母的談吐,也會影響孩子的修養。
早年的耳染,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
“兒童所知的一些東西,成年之后都會從他的嘴里說出來?!?/p>
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言行,孩子從小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父母的言傳身教。
對于尊重的家庭,孩子也更愿意聽從父母的教導。
孩子有禮貌懂事,父母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
給孩子“清白”的教育,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確的行為準則,才有資格活出那個真正的自己。
家風家規,最好的傳承者
教育家風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家風的傳達。
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樣的人。
一位著名作家曾說過:“沒有誰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什么樣的人?!?/p>
一個人最先看重自己的身份,就是自己的父母。
1.懂事的孩子,首先做到取悅父母
心理學家馬伊納尼說:
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往往伴隨著懂事的父母。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著特別強烈的影響。
前不久,一位13歲的小男孩,在地鐵站大口的“檢討書”上,
寫了一段話,讓人很感動。
他說:
“我發現,我那時候,每次看到別的小朋友玩手機,我都會在內心一陣狂風,很羨慕。
所以,我在想,是誰逼得了我那么遠,讓我那么想玩。
我在想,是誰,讓我如此想玩?!?/p>
有人問:“你怎么判斷孩子們的理解能力這么差?”
我說:“比他們還大的人,一般來說,認識一個字,就要花上一年數一年時間。”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我不知道這些,但在兒子的世界里,可能都不會花太多時間。
他問我:“這么久,怎么過了這么久,卻花了一個小時?”
我說:“不是吧?”
他回答:“每天都在一點點進步?!?/p>
《海蒂與爺爺》
那一刻,我明白了:
什么時候,我們因為愛對孩子,反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導致孩子長大之后不再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可是很多父母可能并沒有意識到,正是因為錯過了那個階段,才讓孩子出現了錯誤的認知,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影響。
我們總是對孩子有愧疚,但很多時候,孩子也會向我們發出我們的信號:“你不要管我了?!?/p>
叛逆期,真的不要跟孩子對著干。
處理不好甚至還會釀成大禍。
所以,這一時期的孩子,不要再像對待三歲的孩子那樣,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換著花樣百出。
首先,不要批評他,耐心地引導他,讓他改正。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說教,一定要以身作則,家長如果想要管孩子,就先自己管好自己。
央視紀錄片《鏡子》里有一段關于孩子不肯上學的描述:
孩子不肯去上學,作為家長的你首先要冷靜下來,認真思考自己的問題:
是不是你的期望過高了
孩子要么就是不聽話,要么就是上大學后突然就不愿意學習了,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叫做“厭學癥”。
專業人士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同一性”,并且是由集體意識到自我意識,2-3歲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誰,當然也不知道自己是誰。
若是父母在孩子2歲時過度保護,孩子的自我意識過度成長,則容易產生很多問題,比如獨立能力弱、依賴性強、失去很多朋友,或者產生不良的行為等,就容易出現叛逆期。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最大的矛盾就是“現實”,自己的能力、價值,還有所依靠的東西,都被父母當成了“私有物”,他們被父母控制著,無法反抗。
所以,父母會覺得孩子出現叛逆、不聽話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做家長的沒有從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