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家暴,這兩個場景你是不是也常常能看到呢?作為一名醫(yī)生,我想這個現(xiàn)象一定是屢見不鮮的。
一、“不聽話”的孩子,對父母的“情感綁架”,越來越深。
(一)關于“不聽話”的定義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nèi)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diào)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xié)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不聽話”有一個大概的定義,那就是不服從大人的意志,而且大人通常要求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并會刻意強調(diào)聽話的重要性。
然而,這樣的理解,將孩子引入了“我要做”的境地。讓孩子與大人一較高下,不是屈服于客觀事實就可以了。
另一種情形是,父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讓他們按照大人的意志來行事,而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例如,有的父母會說,“我就是希望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做,我沒有錯”。
這種情形下,孩子就會有意識地用違背父母意志的方式來爭取自己的權利。
他們的口頭禪一般是“不”,或者干脆利落的回答:“不”。
這種口頭禪多見于學齡前兒童,危害不大。
首先,它屬于自然的表達,孩子和大人一樣,不會直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做出有悖于年齡的行為。
其次,這個階段的孩子,常常會將自己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想被父母過多地約束、管束,所以常常會通過反著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不滿。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并不是說故意跟父母唱反調(diào),而是在用行動來表示自己的反抗。
第三,進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膨脹,渴望獨立
就像是習慣了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志。
他們更需要家長的尊重,渴望獲得平等的對話。
如果家長一味地對孩子采取壓迫式的交流方式,用一種命令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孩子的內(nèi)心就會發(fā)生激烈沖突。
最后,這些話和行為會變成孩子永遠也不會再和家長分享的暗號。
家長到底該怎么做呢?下面這三招,可以讓孩子和家長建立平等的對話。
▼
“你不想學習,就別想玩手機,快去學習,不想聽見你說話”
正確的說法是這樣的:
孩子,媽媽其實很能感受到你的不開心,如果你能合理地表達你的不開心,我相信你一定會想到解決方法。
也許你現(xiàn)在不開心是因為你以前的學習讓媽媽感到很傷心,也許媽媽以前一直都是這樣對你的,這次媽媽希望你少玩手機多看書。
當你和媽媽之間形成這樣的一個互動的時候,這就是一個信號,是一個信號。
這個信號可能來自于你的一個或幾個信號:
1. 命令式的口氣
【不要】你快點快點!你這個動作,
我就說一次!你這個動作,
你怎么就記不住!
【你看看你這個作業(yè)寫的什么呀,
寫的這么慢!
】你怎么就知道寫到這個就寫到那去!
【我為你付出這么多,你怎么就不能長點腦子!】你看看你的成績!
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學習呢?看看你這成績!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媽媽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并不是真正的“關心”,而是在向孩子傳遞一種“你可以做到更好”的信號。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當孩子跟我們說話時,我們的第一句話是“怎么能這么說臟話呢?”
“你這么說媽媽很難過,媽媽也會很傷心,因為媽媽在生氣,你不能直接告訴媽媽,但是媽媽在生氣的時候告訴你,你要聽媽媽話,而不是動手打人?!?/p>
孩子的內(nèi)心是很敏感的,我們父母在跟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注意措辭,特別是語氣,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認真,但是語言的力量非常強大,孩子會聽進去的。
以上這幾點原因,以及為什么很多父母喜歡打擊孩子,認為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這對孩子來說,肯定會帶來負面影響,會加重孩子對學習的挫敗感,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