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六歲孩子也不聽話?
六歲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還沒有語言能力,只能用各種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當然,這些僅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而已,并非是全部。
01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不聽話,不一定是壞事
很多時候,父母會認為孩子不聽話。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于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又感到非常高興,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決定捐款也是一種回報。
在牧師終于結束演講前,非常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沒有捐錢,反而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超限效應”。也就是說,孩子聽不進去的話,也是正常的,父母要懂得引導孩子。
孩子發脾氣,父母要懂得約束自己的情緒
有些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發脾氣,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這種“插曲”常常讓他們感到十分氣憤。
“媽媽,我沒有發脾氣,只是今天太晚了。”
“你為什么要哭?”
“我不想吃飯!”
其實,這種句式調侃之下的意思是,“我吃的鹽太少了”,“我吃的飯太硬了”,“我不吃的東西太硬了”,“我不想睡覺”……………
如果父母在面對這些句式調侃的時候,能夠注意一下自己的表達方式,那不僅可以避免爭吵,還能有效地緩解父母的憤怒情緒,增強孩子與父母的交流意愿。
“你應該”“你不應該”,同樣的道理,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能夠傳達一個非常清晰的信息:父母雖然覺得自己是對的,但是在孩子眼里,父母的行為卻是正確的,所以在這種教育下,我們很難做到完全接納孩子的所有的情緒。
因為父母從一開始就對孩子有了一種控制欲,孩子的任何情緒都會被父母給控制住,就會變得更加叛逆。
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表現出憤怒之后能夠給到孩子一些體諒,并且能夠在孩子心情很好的時候體諒孩子,那么這種關系就會進一步的建立起來。當我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之后,也會發現,孩子之所以會在青春期的時候變得更加的叛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跟孩子之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
也許有些父母是因為工作太忙,或許是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等等。
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一點,所有的父母都是想讓孩子走出青春期,并且變得更加優秀的。所以只要我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且給孩子足夠的理解和包容,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從而變得更加的快樂。
最后,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尤其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
我們要在孩子面前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為孩子做出表率,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你會給孩子立規矩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