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不聽話淘氣,大人一怒之下打了孩子,孩子當即拿起刀,推開了父親。就連捅了父親的頭也沒捅到,
也僅僅只是為了這頓飯生氣而已。
但是被憤怒后的孩子,面對著父親的暴力和打罵,還有一種或許是有其他的心理陰影,甚至是軀體暴力和語言暴力。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教育學者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講到:有一位不滿18歲的女孩,由于是家里的獨生女,所以,父母從來沒有管過她的學習。
漸漸地,女孩的成績出現了下滑,這可把她嚇壞了。女孩的父母慌忙把女兒送到醫院。經過檢查,醫生發現女孩是典型的“情感障礙”。
而且她在學校宿舍里總是獨來獨往,不和其他同學交往,每天就是關著一只貓在黑暗中度過。
這讓圓圓的父母很擔心,生怕她是不是心理疾病。在醫生面前,父母免不了數落女兒,這也是常見的現象。
但是在父母的認知里,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性格比孩子更加外向,更加外向,更容易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后來,父母也嘗試著慢慢放手,但是,孩子始終都在父母的羽翼保護圈內成長,沒有獨立能力,對父母的依賴度也就更高。
父母越是不愿意放手,孩子就越是容易變成一個“小尾巴”,處處依賴父母,他們想要什么,父母就會拒絕什么。
2、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很多孩子之所以愛玩手機,就是因為太早接觸電子產品,或者說父母為了哄孩子,主動給孩子玩手機。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會讓孩子認為手機是非常好玩的,而且還容易讓孩子養成手機上癮、上癮的壞習慣。
3、家長要以身作則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想要孩子少玩手機,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下班后,請家長們盡量不要只顧著玩手機,多陪孩子玩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戲。
比如玩一些益智類的游戲,如拼圖、積木、五子棋等,這些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智力,還能讓孩子漸漸的忘掉手機,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
4、家長要以身作則
很多孩子喜歡玩手機,其實都是因為父母在家里的時候,總是抱著手機而導致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習慣養成。如果父母在家總是抱著手機玩,那么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沉迷于手機。
因此,想要孩子少玩手機,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下班回家后,請家長將手機一放,陪孩子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比如踢球、唱歌、畫畫、看電影、看電影等。
孩子沉迷于手機的危害,你是如何看待的?
歡迎留言區展示出來,和更多家長一起交流學習。
如果大家想要確切了解更多教育孩子的問題,以及孩子的教育問題,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幫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