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總說孩子不聽話,兒子總是跟孩子奶奶頂嘴。你說他兒子不知道聽誰的?
2歲的兒子對媽媽說:“我想媽媽!我要媽媽!”
聽到孩子對奶奶說這句話,她急忙轉過身對著兒子說道:“對媽媽說不,媽媽給你買個玩具,媽媽幫你買。”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兒子看到了,立馬拉著婆婆的手,對她說:“別指著我,你給我買,我就喜歡跟你一起玩,怎么樣?”
婆婆聽了兒子的話,說:“媽媽也是喜歡跟你玩的,那媽媽給你買一個剃須刀,我就給你看。”
兒子看到了,也不高興了,反而瞪著婆婆說:“你聾了嗎?媽媽給你買一個剃須刀,你去死吧!”
婆婆瞬間傻了,在門外狠狠地踹了兒子一腳,而兒子還是一臉茫然。
他們班主任是直接把兒子拉到學校外邊的馬路上,問他為什么不回家,兒子說:“媽媽,我想回家。”
兒子說著說著就哭了,他對婆婆說:“我錯了,我還要道歉,我真的原諒你了。”
老公羞愧難當地對兒子說:“真沒出息,我小時候也沒看過你們家的規矩,我現在就想要你們一起做規矩。”
婆媳倆你一言我一語,不歡歡喜。
孩子爸爸也不高興,一個護著兒子,一個護著妻子,兩個人就這樣互相攻擊。
孩子媽媽聽完,低下頭說:“那你們一定也覺得很委屈吧?你們大人就是這樣,為了自己舒服的事情,就不去好好管孩子,這不是教育孩子嗎?”
丈夫說:“你這樣說,孩子會不高興嗎?他會高興嗎?”
妻子說:“不會!孩子爸爸是這樣說的,他和孩子媽媽就是這樣做的!”
夫妻倆對孩子的要求,不能與孩子雙標。
父母和孩子在教育上的每一次沖突,就是對孩子教育的一次“休整”。
所謂“休整”是指在孩子發生沖突之后,讓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并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改正。
這個“休整”就是指和孩子進行良性溝通,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做錯了,不需要父母管教,知道怎么去改正錯誤。
父母和孩子在“合作”中產生的情緒體驗是不同的。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由于溝通是雙向的,有時候父母說的話和孩子的感受會有很大的出入。
親子關系不好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
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并不是單純地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而是在之前的互動過程中,彼此互動過程中,沒有留意到彼此的心理感受。
這種情況,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不關心自己,不愛自己,所以他們很難受。
▼ 沒有完成的任務
這個問題是最容易引發孩子“沒有成就感”的問題。
這些沒有完成的任務,比如抄作業、做比較難的練習,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適合做這些事情。
這些“沒成就感”,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心理壓力。
而且這個“沒有成就感”,會讓他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這些,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些東西。
我們的關系,也是這樣的。
父母總是給孩子設定一個“絕對化”的要求,要求孩子必須完成,一旦孩子沒有達到要求,就會受到指責和訓斥,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行,覺得自己沒人因為自己而有成就感。
他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不敢主動去爭取,因為他潛意識里覺得這樣做會讓他有一種被打擊的感覺,覺得自己無法達成父母對他的期待。
但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他們就會找一些事情去做,然后去尋求自我滿足。
比如說,小時候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你就可以對他說,一天只看3集啊,看多了眼睛會壞的。
可是孩子偏偏就不樂意,說我喜歡看3集,而我只看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