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倔很不聽話的孩子很倔,怎么辦?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孩子不聽話或是固執,往往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有些父母做不到耐心的教育,而一味的打罵孩子,只會讓孩子反感,從而不愿意聽父母的話。
比如很多父母非常“倔”,有些父母帶著孩子去超市,孩子想買玩具,父母不買就大鬧,于是這種“倔”,就變成了一種壞習慣。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管的太寬,導致孩子被周圍的人所影響,或者導致他們的性格發生變化,比如易怒、極端等,從而造成了他們性格的轉變。
父母“倔”,是因為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嘗試突破自我。
比如:他們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可能會采用各種手段來獲取自己的利益,比如說“激將法”。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式是不好的。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偏差行為,他們就會采用這種“激將法”,最后將父母氣到爆炸。
而這種刺激的方式,對于孩子來說,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讓他們在本該快樂學習的年紀,變成了一個廢人。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人的全面發展取決于母親和父親在兒童早期教育中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三件事:物質的撫養、精神的撫養、健康的教育。
如果缺失了這些,孩子心靈會空白,人格會出現缺陷,整個人生就如同困在“黑奴”陰溝,很有可能成為“中國式的養父”。
2
你是否有以下行為
:
1. 經常抱怨孩子功課不認真
一些父母會認為,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學習壓力太大了,導致孩子的成績不理想?這是沒有任何原因的。
實際上,有些父母在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時,第一反應是,孩子功課差,考不上,只能給錢,讓孩子去“公司”或者“補習班”。
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孩子若是“公司”或者“補習班”出現問題,反而會損傷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讓孩子誤以為只要我成績不好,爸爸媽媽就會對我不好,這樣會形成一種壓力,對于學習成績的提高沒有絲毫的作用。
2. 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摔倒了,家長越是不允許孩子哭,孩子就越是不敢和父母哭。這樣的不允許孩子哭,其實是一種否定孩子的行為,也許孩子的難過反而變成了孩子心里的痛苦。
當孩子的情緒被看到的時候,孩子就會有一個能夠表達自己情緒的窗口,這個窗口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也會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情緒也會變得更加的平穩。
3. 學會理性溝通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由于承受了過多的壓力,很容易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比如說一些不理性的行為,比如說一些會對孩子進行言語攻擊的行為,而這些過激的行為,往往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家長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對孩子進行引導的話,那么孩子就能夠更好的成長。
4. 多陪孩子參加戶外運動
大部分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中沒有樂趣所在,沒有人陪他們一起玩耍,沒有人陪他們出去玩,所以只能通過游戲來排解自己的無聊情緒。家長應該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和他們一起去戶外運動,讓孩子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而這些運動其實都是有助于孩子長身體的,而且有研究顯示過量的運動,孩子在運動時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在運動之后,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它能夠讓孩子在生理需求上產生一種“快樂素”。孩子們在運動中會分泌出快樂之后,會感到開心快樂,能夠促進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這種激素會讓孩子對快樂產生需求,讓孩子更加興奮。
所以運動之后,孩子會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讓孩子變得更加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