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聽話,經常,讓人心疼。
不知道什么時候,乖巧的孩子開始叛逆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小時候父母總是耐心地和我說:“乖巧聽話,別惹媽媽生氣。”
現在都要跳過床上、沙發上,威脅父母,逼我做家務。
我發現,我已經在努力用盡全力,討爸爸媽媽的歡心,還是換來的是父母的失望。
后來,我換了一種方法。
爸爸陪我做家務。
我自己上,自己吃,爸爸媽媽也不動,就靠著爺爺奶奶在一旁看電視。
等我去學校,自己的衣服也不會洗,要爸爸媽媽幫我換衣服。
有時候,爺爺奶奶出來幫忙,我也不會向爺爺奶奶借。
有次,爸媽早上起來,不小心掉了一跤,當時也不想起,但是爸媽怕我受到打擊,就把我帶到學校。
一聽到老師的告狀,我就愧疚起來。
我立馬告訴他,“有爸爸媽媽,還有老師,大家一起努力,好像不起來了。”
老師讓我去學校,讓我去學校,告訴他,他卻說:“學校的老師都是為了我好。”
從此以后,我就和爸媽上班,爸媽也不再是我的依靠,我不再需要依賴他們,而是可以放心地做自己的事,爸媽會永遠站在我身邊。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說過: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另一個極端,是無視孩子的獨立性。”
《隱秘的角落》里,朱朝陽的媽媽,把所有的“正確的教育”全部強加在兒子的身上。
朝陽上高中時,有次考試,他考了全年級第一,高興地回家告訴媽媽,卻遭到媽媽的說“你怎么考這么差,人家次次第一,你連第一都比不上。”
這讓他從此再也不敢面對自己的成績,也不再放松自己的成績,從此一蹶不振。
我們該怎么辦?
《正面管教》一書的作者簡·尼爾森曾說:
“孩子們從來不會覺得,自己做錯事是因為父母不夠寬容,不夠寬容,不夠大氣,不夠大氣。”
寬容的背后,是愛。
孩子們總會長大,總有一天,他會離開我們去尋找自己的世界。
而每個孩子,終究要獨自踏上這個世界。
當我們離開的時候,TA就會明白,生活中的許多事,并不是非黑即白,不必苛責不可。
3.培養孩子愛的能力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愛父母,也不是與父母親近的唯一標準,你愛他,他也愛你;你不愛他,孩子也會愛你,無論你對他如何,他也不會再愛你了。
試著做一些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彼此信任,永遠都是最好的。
4.制定規則,讓孩子學會守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能讓孩子養成守規則的習慣。當孩子不守規則的時候,家長該嚴厲的時候,適當的嚴厲。
比如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我們不可以去打擾,更不要大聲的說:“你還在玩手機,再不停止,我就沒收手機了!”
或者是“你再玩手機,就再也不玩了!”
只有堅持下去,給孩子樹立規則,讓孩子在沒有規則,沒有家長的陪同下去玩,才可以去玩手機。
所以說,孩子玩手機,是因為家長在他面前玩手機,沒有做好表率,孩子根本不會有樣學樣。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自己不要沉迷手機,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給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多陪孩子去做一些戶外活動,陪伴孩子一起去玩,比起看手機,孩子更喜歡親近大自然。
5、規定時間,用手機的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強,很多時候是被手機里的內容吸引住了。
所以,家長要給孩子規定好時間,一天只能玩20分鐘或者半個小時,時間到就要把手機還給家長。
6、用其他的玩具,轉移注意力
寶寶的精力有限,當他想玩手機的時候,家長可以鼓勵他,讓他遠離手機,例如可以把手機放在玩具茶幾上,也可以放在茶幾上,用具象,可是轉移注意力也是很好的,比手機更好玩。
7、選擇合適的內容
家長最好根據寶寶的興趣愛好,培養寶寶的一些技能。
比如可以在寶寶喜歡的動畫片里,把一些英語單詞,能和寶寶一起交流的頻道上找,以寶寶巴士的方式學習英語單詞,也可以讓寶寶看動畫和聽音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