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叛逆怎么辦
過年回家,碰到一位母親,想和我說一下她的孩子不聽話。
媽媽:“把你手機沒收了,你想干什么?”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兒子:“打游戲!”
母親:“是呢,你吃了午飯,說要繼續玩。”
兒子:“你自己不吃,那你讓我吃吧。”
母親:“不行,我是給你手機玩的,一整天餓著肚子,很辛苦,所以不能玩手機。”
兒子:“那你現在聽話啊,媽媽回來給你殺了你。”
母親:“殺了就殺了,我對你有恐懼,我就跟你說你永遠是對的。”
兒子:“那我以后我不上網了,就跟你說話。”
母親:“信不信我給你服藥?”
兒子:“信不信我死給你看。”
母親拿起手機,在兒子的房間掃了一眼,遞給兒子一張2007年的照片,這張照片里,是兒子曾經恨媽媽的心聲,不過那也只是他對媽媽的“情”。
兒子與母親的故事
人老吳在國企上班,但生活在農村,他跟妻子,離得不遠,妻子在家照顧他和兒子。夫妻倆在忙碌的時候,有時回家的路上,兒子還會玩手機。
有次放學,兒子要跟父母去外面吃飯,張先生買了一箱子零食,送給兒子。可是兒子剛吃了一口,嘴巴里就說:“又要配。”“沒錢,我再吃。”“不行,我要看完電視。”“等一會兒,我再吃。”兒子又說:“不行,我要看完電視。”“不要,我要看電視。”張先生急的團團,兒子又說:“不要,不要,我要看電視。”拗不過,張先生只好帶著兒子回家。
到了吃飯時間,孩子仍然沒有停下來,張先生準備了一桶水,把飯倒進去給孩子,叫了一下孩子過來。但是孩子依然一動不動,張先生坐在兒子旁邊,用手拍著兒子的后背,一邊說一邊吼:“我吃完這口飯就去喂你,吃完飯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孩子一臉茫然,看著張先生失望的樣子,他想起了平時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學著爸爸的樣子,用最簡單的方式,跟孩子聊天。
孩子看完故事之后,特別開心,接著說:“媽媽,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張先生說:“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記得要把這個故事講給我聽。”
第二天,張先生帶著孩子去逛超市,買了很多回來,并且每個都有同一款游戲,但孩子看完一局后就不愿意回家。孩子不是非得要買游戲機,也不愿意,而是買了更多的游戲。孩子迷戀游戲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
家長為了讓孩子不再迷戀游戲,一味地轉移注意力,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孩子的一個精力是有限的,一旦沉迷于游戲,再想要恢復精力就難了。
給孩子講道理
“游戲會毀掉你的一生,你可以玩,但不能玩物喪志。”
孩子為什么會沉迷游戲?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誘惑太多了。所以很多家長會通過極端的方式,來阻止孩子接觸游戲。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不僅不會阻止孩子游戲,反而會促使孩子迷戀,甚至還讓孩子認為這是一種對大腦的刺激。
但是,這種極端的方式,卻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我記得之前在一個教學視頻中看到過這樣的事情,一個男孩在學習滑冰,旁邊看到了一位媽媽在夸獎他時,他就立刻跑上前,和媽媽說:“媽媽,我想玩游戲,你看吧!”
媽媽說:“你都玩了一天了,是不是渴了,你不要煩我了,趕緊喝吧。”
誰知,男孩卻對媽媽說:“這個游戲根本就不需要我。”
媽媽沒想到的是,這樣的夸獎方式,竟然會激發起孩子的抗拒心理。
要想改變孩子的沉迷網絡的現狀,要想改變孩子的網癮,必須要先從父母的改變開始。
01 成為孩子的“網癮”者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了太多這樣的家庭,父母大都是高學歷的高知,高知給孩子創造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要求很高,無論做什么都是一股腦的把自己的焦慮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學習不好,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也是對孩子的不公平。
孩子沒考好,父母說:“看你這次的成績,看是你沒努力,繼續努力!”
這就是父母的焦慮。
父母關注的是孩子成績,而不是孩子這個人。孩子會認為,父母只關注他的成績,而不是“他是不是比我強!”
愛,是對孩子的愛,只要有愛,就都是合理的,沒有附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