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7歲了不聽話怎么辦?今天,我們來了解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在《成長的秘密》書中講到一個心理學名詞叫“16歲現象
”。就是這個現象,在初二的時候,可能會與其他同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的孩子,有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表現,就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總是會忍不住去冒犯,冒犯別人,在意別人的感受。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可是你要知道,如果這樣,不僅會讓自己的孩子遭到同學的不友善對待,還可能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不利影響。你要知道,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種孩子,到社會上面,會遇到非常多的社會上的人,也會遇到很多的貴人,但是,你卻不會成為這樣的人,那么,當孩子遇到其他人的幫助,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家長又該怎么辦呢?
如何看待孩子是否是吃虧的,家長該如何去引導,讓他有一個好的未來呢?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認為只要孩子聰明伶俐,有一個好的未來,就一定能夠成功,但是,在孩子長大之后,很多父母就會更加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如何讓自己有一個好的未來。
大家說,一,假如你的孩子成績很好,考一個好學校,你能否看到他的發展呢?
好學校的人際關系對于孩子來說,就像是他們獲取知識、學習知識的場所,對于孩子而言,就是用來擴展知識、發展自己的平臺。
而不是在競爭之中追求一個安逸的空間。
在一個沒有競爭力的世界里,孩子就會處于一種很孤獨的狀態,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不會處理人際關系,也沒有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
所以,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你更需要反思,是不是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對他的競爭意識太過于嚴格了。
而我們自己,也希望我們的孩子是,能夠成為一個未來有競爭力的人,那么我們自己就必須要先從學習成績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因為任何事,我們都離不開“競爭”這個詞,競爭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達成目標,如果不能達成目標,就要接受懲罰。
我們每個人的目標都不一樣,競爭對手的目標不同,有的人是錦上添花,有的人是駭人凌霜。
但無論怎么樣,我們都要明白一個道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我們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希望他能飛黃騰達,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美好的人,希望他能夠快樂地活著。
所以,我們只要理解、接納孩子的天性,給予適度的尊重就好,我們只要做好后勤保障就行了,默默耕耘就好。
我們默默耕耘,也不因為沒有看到別人的成功,我們只是默默耕耘,我們也不要求別人,更不要求自己。
如果我們有勇氣,我們就能像我希望的那樣去創造一切美好,而不需要別人來證明。
但如果我們沒有主見,有恐懼,那我們怎么能在別人的恐懼里找到自己的熱愛呢?
我們是如此熱愛生活,對世界有追求,對世界有好奇心,對世界有進取心,那我們又怎么能夠成為更好的人呢?
而孩子,他們卻有著我們看不到的虛榮心,我們不是真的想通過炫耀的方式讓別人的認可,而是因為我們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內心。
所以,與其在孩子剛考上大學的時候,對他們施加壓力,要他們考上好大學,這其實是很難的。
我看過一篇關于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的文章,文中提到了一個父親是985的碩士,而女兒成績是高三下來的。
原來這位父親和女兒一樣的著急焦慮和不安,因為孩子以700多分的成績從500多分逆襲成為了985的學霸。這個學霸父親認為,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讓孩子從小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因為父母都是北大清華的,所以他把孩子從小就側重于培養“以考試論英雄”。
小雨的父親就是典型的內卷時代,不管怎么說,對孩子學習的期望值都比較高,所以在孩子沒有取得好成績時,他的情緒很容易崩潰,所以我們也經常會在孩子考好時,對他進行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