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個不聽話的孩子起床刷牙,起床后看到天氣很熱,不讓關電視,立馬坐起來開始吃早餐,然后就是穿鞋,爸爸媽媽說:“去吧,吃什么快吃。”(玩手機)
吃飯的時候,媽媽不給手機看動畫片,還說:“我要吃香蕉”,說完拿著香蕉跑進房間,再來一碗香蕉。
當媽媽不讓孩子玩手機,自己卻拿著手機玩,玩著一小時游戲時,會因為手機和孩子發生沖突,媽媽說:“你自己也想一想,看看手機有什么好玩的?”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當媽媽說:“你也不想玩手機,你怎么能玩手機呢?你看我們都不搭上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愛好,媽媽會覺得手機沒有什么好玩的,但是手機只是用來玩游戲的工具而已,沒什么好玩的。
比起看手機,孩子更希望媽媽能關注自己,當媽媽能用心去陪伴自己的時候,孩子的情感會更加豐富,內心世界就會得到滿足,這就是手機帶給孩子的成長動力。
就像繪本《媽媽,我想對你說》這本書中,描述的那樣,當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的時候,我就會感到失落。當媽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時,我也會因為很擔心自己在房間里,總是忍不住想通過看手機來緩解自己的孤單和孤單。
而手機里的游戲、視頻等,也是極具吸引力的,很容易讓孩子沉迷。
2. 使孩子沉迷于手機,缺乏自控能力
美國教育家學會曾經指出,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時,他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遇到事情都會下意識的先想到手機。
當孩子在空閑的時間里,不會主動的去看書,不會主動的去學習,整天捧著手機,那么孩子的未來,就會變得越來越糟。
即便父母能夠在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之后,依然能夠及時的糾正孩子的錯誤。
因為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本身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也會讓孩子離不開手機,導致孩子沉迷手機。
3. 父母自身的行為給孩子帶來影響
很多家長因為自身的不良行為影響到了孩子,所以會導致孩子也有樣學樣的,并且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也會模仿自己的父母,有的父母就會玩手機,而孩子玩手機,往往也會模仿家長,到最后甚至會沉迷手機。
所以說,想要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先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樣,去樹立一個正面的形象。
如果父母本身就是手機迷,那么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漸漸沉迷手機。
面對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1. 和孩子約法三章
孩子出現沉迷手機的情況,其實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家長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讓孩子知道沉迷于手機的危害,并且有欲望就會不計后果。
所以父母應該和孩子約法三章,可以讓孩子適當玩手機,但是要有節制,讓孩子有節制的玩手機,并不是一刀切的要求孩子必須要玩。
所以,父母在和孩子約法三章之后,最好和孩子約法三章,每次玩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如果孩子超過了這個時間就要接受懲罰,比如平時只能看十分鐘的電視,現在這個時間又不能看了,如果超過了,就不能再看了。
家長要做好孩子的監督者,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提醒他時間快到了,如果不遵守規則,下次就要懲罰,這樣的話孩子的規則意識就建立起來了。
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家長可以去享受一些屬于孩子的快樂,比如說帶孩子出去玩,逛街,對于孩子玩手機這件事家長的重要性就不會那么大了。
我的女兒看到媽媽在玩手機,她也想玩,她就吵著要去找媽媽,而媽媽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就會把手機給孩子玩,因為媽媽忙著工作,很少陪伴孩子,所以孩子就會通過電子產品去找媽媽,然后通過電子產品去找媽媽。
因此,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去收獲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東西,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鍛煉孩子的身體,還能夠讓孩子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讓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
而手機上癮的孩子,常常會對其他事情失去興趣,時間長了,孩子的專注力也會逐漸減弱,甚至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愿意動腦思考,遇到難題會直接放棄,所以手機就成了孩子的忠實的玩伴,甚至有些孩子還會覺得家長把手機當成了哄孩子的神器。
可是孩子面對這樣的誘惑,卻無法抵抗誘惑,需要家長的引導,讓孩子逐漸去接受手機的觀念,否則,一旦成癮,很難戒掉。
所以,面對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理解孩子。
當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家長要跟孩子達成協議
當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家長要了解孩子在玩什么,在哪里玩,然后在哪里玩。
盡可能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旁邊看書,寫字,或者是刷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