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那上高三女兒的同學的爸爸來到我家,一進門我就看到他滿臉焦急的神情,他一開口就問:“你家孩子在家嗎?我想問一下她知不知道我女兒去哪里了?”
原來一天前中午放學后,他和女兒因為月考成績下滑的事吵了一架,下午女兒就上學去了,過了一個多小時,學校老師就打過來電話,說孩子沒有去上課。他就著急了,開始到處找孩子,能聯系的同學,親戚都聯系過了,眼看天黑了,還是沒有女兒的蹤影,父母只能在家附近的街道上轉悠,希望能看到孩子的身影。
怎奈一夜過去,還是沒有孩子的任何消息。他聽孩子班主任說他家女兒和我家女兒關系比較好,就找到我家來。遺憾的是我女兒也不知道同學的行蹤。
然后我們就幫忙各種找。第三天這位父親給我打來電話說:“女兒找回來了,在離家比較遠的一個初中同學家里呆著。”我就帶著我家孩子去了他家,大家坐在一起溝通了好久。回家后我感慨萬千,也總結了一些和青春叛逆期孩子正確相處的方法,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多陪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在未成年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就是港灣,就是依靠,父母給孩子的安全感是別人不可替代的。以前我看過一篇文章《父親多陪伴,孩子智商高》。可見父親的陪伴是多么重要。
前面我提到的那個父親就跟我說過,說他平時只忙于工作,下班回到家后就自我休閑,玩手機,刷抖音,對女兒的關注只限于問一句:作業寫完了沒?考試成績在班里第幾名?因為在他看來,學習是女兒的分內之事,而忽視了孩子也是需要得到父母的關愛和重視的。導致自己和孩子的情感粘合度不強,稍有矛盾孩子就離家出走。
家有青春期孩子,家長們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多關心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二 有效溝通,最忌嘮叨不停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聲音,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
深以為然,因此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音調,只有跟孩子產生共鳴,溝通才有效果。
而且還要尊重孩子,多聽孩子的意見,不要總想要孩子對父母的話唯命是從,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反感,促使孩子越來越叛逆。
父母跟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有耐心,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孩子發脾氣時千萬不要和孩子起正面沖突,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選擇冷處理,等孩子情緒穩定時再跟孩子講道理。
三 不斷學習,教育理念要隨時更新
董進宇博士(著名教育家)說:“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時代在發展,人的觀念也在改變,父母以前的許多觀念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生活。
比如父母總喜歡給孩子說他們小時候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還在對吃穿百般挑剔。家長要學會用這樣的事實讓孩子懂得珍惜,而不是要求孩子降低生活標準。
因為社會物質條件之所以要繼續向越來越好的方面發展,不就是為了后代人不再過那種貧苦的生活嗎?
所以說,家長的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保持自我的覺察和成長都至關重要。
讓青春期的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和孩子融洽相處是最不容忽視的事情,愿家長們都能學習到正確,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