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跟父母溝通的5個后果,
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親子關系中的“
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不聽話的孩子
對父母來說,常常覺得不可能,甚至很痛苦,恨他們。
很多父母不明白,自己因為上班忙,每天跟孩子的時間就那么少,怎么就生出了這么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有時候明明是為了孩子好,他卻不領情。
其實,孩子并不是沒有聽話,只是他太渴望自己能聽話。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互動太少,溝通太少,那么孩子就會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示抗議。
試試這么做:
用提問的方式(觀察孩子、傾聽孩子、共情孩子),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
比如當孩子回來晚了,你可以問他:
“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戲?”
孩子說:“我都知道。”
“你玩了什么游戲呢?”
“你看了什么游戲呢?”
“你最喜歡哪個英雄游戲?”
“你最喜歡哪個英雄人物,你最喜歡哪個明星?”
“你最喜歡哪個明星?”
“你最喜歡哪個明星?”
“你最喜歡誰?你最喜歡哪個明星?你最喜歡誰?”
孩子肯定會去思考,會去選擇他喜歡的明星,然后再跟孩子討論,看這些明星是什么樣的人,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學習,他們是什么品質與品質。
孩子肯定會通過他的故事向家長去學習,向身邊的大人學習。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樣的品質是值得學習的,什么樣的品質是值得自己去學習的。
從而,自己主動地將學習當成自己的習慣。
05
要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好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堅持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就應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生活習慣的培養,最好的方法是堅持。
如果你從孩子2歲起就能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故事書,并且能夠陪孩子一起堅持到固定的時間點就可以。
那么孩子到了小學之后,學習習慣也會跟著發生變化。
這是因為孩子在前期大量的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父母有引導和幫助他的作用。
這個過程,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適時給孩子建議,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有時候講道理,比命令效果更好。
比如,孩子想要出去玩,家長可以給他買一個小汽車。
但是家里已經有很多玩具車了,而且商場的價格比網購要貴很多。
所以,家長就可以在給孩子選擇的過程中,教他如何挑選。
比如,玩具汽車可以玩半個小時,時間到了就不能再玩了,如果今天的作業有錯題,可以帶他去圖書館查閱。
這樣子的教育,是最有效的延遲滿足,也是培養孩子自律的有效方法。
03
高質量陪伴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會一邊看著孩子寫作業,一邊自己玩手機,心不在焉,根本沒有做到用心陪伴。
這種陪伴其實并不是有效的陪伴,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專心陪伴,孩子也會專心陪你。
高質量的陪伴是什么?
一是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全身心的陪伴,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溝通,比如,跟孩子一起去看書,陪孩子看電影,和孩子一起參加戶外運動,一起出去散步,讓孩子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心中有理想和目標,那就有動力,就不會感到空虛。
二是不要把陪伴孩子的時間都投入到手機上。
很多父母喜歡邊陪孩子邊玩手機,但是這樣的陪伴是非常低質量的,讓孩子覺得手機比自己重要,就會去模仿。所以,父母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這樣的話,孩子就不會對手機那么迷戀。
三是不要把手機當成哄孩子的“良方”。
孩子跟我們撒嬌的時候,我們說什么他們就會聽什么,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度也會慢慢降低。
其實,家長在旁邊安靜的時候,就可以說一些事情,讓孩子知道手機只是一個工具,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笑話,孩子有了笑聲,以后也就不會再去找這些有趣的了。
四是培養孩子一些小愛好。
很多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就是因為無聊,父母可以多陪孩子一起閱讀,帶孩子去戶外活動,讓孩子沒有時間去想到手機里的世界,慢慢地就會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五是父母的榜樣作用。
孩子都是貪玩的,如果父母本身就不喜歡玩手機,孩子自然也會對手機感興趣,更加不喜歡父母的嘮叨。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榜樣作用,少玩手機,多陪伴孩子。
6.父母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父母要多帶孩子走出去走走看看看,公園里,田野邊,商場邊,大自然中,孩子好奇的聲音和色彩的刺激對孩子來說都很重要,父母要多帶孩子去公園,去爬山,去游泳,或者去海邊散步。
去旅游的時候還可以帶孩子去看歷史,去感受各地的風土人情,讓孩子從書籍里尋找到樂趣,甚至去天文館,生物多樣化,讓孩子在環境中觀察,在自然的環境中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