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不聽話讓人心寒的句子,要了解什么才是好的。
“你怎么不聽話,不懂事,沒看見媽媽辛苦嗎?”
“你怎么還不回家,媽媽也不想回來,你還想干嘛?”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你就是不想去,你能不能不要這么懶?”
“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那么聽話,你怎么這么不懂事,你看人家的媽媽每天給孩子燒各種美味菜,你到底要不要。”
……
說這些話時,我想家長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你總是對孩子說這些話,可能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沒有規矩,可能會導致孩子闖禍、不聽話、學壞,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但是對于那些從來不曾和孩子說過“不”的家長來說,這無疑會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性格
“孩子是大人的縮小版,你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p>
我的一個朋友的孩子,從小就是個非常自我的孩子,我朋友從來不會因為孩子做了錯事而罵她,但孩子長大后卻變成了一個非常叛逆的人,甚至在某件事情上會翻白眼。
她知道自己做錯事了,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么做。有一次,朋友帶孩子出去玩,孩子不小心滑了一下,結果摔倒,剛好碰在沙發上。
朋友看到孩子摔倒后,蹲下來把孩子抱在懷里,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摔倒了,我很難過,你很痛吧。”
孩子終于冷靜下來,感覺自己被理解了。
然后他向我說出了自己為什么會摔倒,孩子自己當時真的是很委屈,并且這么做對不對,他向我講述了自己害怕的原因:
他害怕自己會摔倒。
“他不小心的?!?/p>
“他不小心的?!?/p>
“他……………”
孩子委屈的聲音比平時更加響亮。
朋友以為這樣說會給孩子壓力,他安慰了孩子,結果沒想到孩子還真摔倒。
他很好奇,詢問老師情況,老師說他摔倒很正常。
孩子說:我摔倒是因為我對你不滿意,我覺得應該打孩子。
這番話還沒說完,孩子媽媽就開始抱怨:
“我總是覺得,我覺得應該打孩子,我覺得這不行,那不行,你總是這樣的話,我感覺自己都快被你氣出病了?!?/p>
原來是這樣啊!
她為什么不這樣說呢?
孩子:
“爸爸每次都說我,你怎么這么沒出息,總是這樣的話。
我真的不想聽你說,我不喜歡聽你說。”
“這樣就說不行嗎?我聽了多少遍了,你就是不聽,就是這么不聽話。”
“要你管,你就使勁管!”
“我管不了,你能不能別管,你還管我。”
“聽了沒,我知道你說得不對,但我覺得我的想法不對,你管不了。”
“現在有些東西你必須要聽,我不告訴你了,你可以去找別的小朋友,但是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能做好的,你應該管理好自己。”
孩子雖然不贊同我的觀點,但卻依然強勢地說:“我自己的事兒你不管,你管不了,我來管,聽我的。”
兒子真的管不了,于是他就不想和我溝通了。
他現在都認為自己很叛逆,不想跟我溝通了。
我感覺兒子已經跟我的關系越來越遠,他的叛逆離開是對我們的一種傷害,而我們的關系就是傷害。
2、控制欲,我們的控制欲就是在吞噬自己
現在的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實行的“直升機式”教育,教育理應以引導教育為主,但是給孩子制定規則時,家長就不能事無巨細,什么都插手,什么都替孩子做主。
“你能不能自己決定,如果爸媽能為你安排好,你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p>
這樣的教育孩子無法形成自主意識,孩子更加不懂得負責任,事事“一手操辦”,生活上照顧的無微不至,結果就導致孩子沒有責任感,什么事都依賴爸媽,無法無天。
讓孩子擁有獨立意識就好,父母應該給孩子安排好一切,事無巨細的去做,把孩子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要讓孩子自己有時間觀念,要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感。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父母要給孩子留點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犯錯、去感悟、去進步,哪怕跌倒也是成長的機會,也是一種機會,一種智慧。當孩子做得好時,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失敗時,父母要及時給他指出方向,幫助孩子成長。
二、父母要做好榜樣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模仿父母行為的過程,也是發現父母行為的過程。父母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每一個合格父母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做出榜樣。